解读“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本文选题:财产 + 收入 ; 参考:《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摘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面临若干困惑:在理论上,个人"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否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在实践中,如何构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制度体系?要解决这些困惑,必须正确区分"私有制"与"私有财产",明确劳动者应当实现对生产资料与劳动产品的真正占有,并提出一系列增收实践策略,如健全财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推进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制度创新,拓展财产性投资渠道等。
[Abstract]:"multiple channels to increase residents' property income" faces a number of puzzles: theoretically, does the individual "own property income" deviate from the principl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In practice, how to build a system to increase residents' property income?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uzzles, we must correctly distinguish "private ownership" from "private property", make it clear that workers should realize the real possession of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ducts,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practical strategies to increase income. For example, we should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 protection, promote the system innovation of increasing residents' property income, and expand the channels of property investment.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M52034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KS024)
【分类号】:F0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腾;;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杨志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路径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调研世界;2012年12期
3 罗能生;保护私有财产权的伦理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方志权;;上海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新途径研究[J];科学发展;2010年11期
5 尹焕三;;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客观根由及路径选择[J];理论前沿;2008年15期
6 康渝生;;“拥有财产性收入”与“消灭私有制”——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辨正[J];理论探讨;2008年04期
7 李三平;;公有制与私有财产辨析——从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说起[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王萍;杨超;;财产性收入属性再解析——基于马克思对资本本体及其来源的双向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12年31期
9 ;财产性收入:鼓励民富[J];人民论坛;2007年23期
10 李明章;;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实质[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继瑞,黄善明,汪锐;论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层次结构[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2 袁文平;;“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意义重大[J];财经科学;2007年11期
3 赵人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和财产分布问题分析[J];当代财经;2007年07期
4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课题组;;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实证分析[J];调研世界;2006年03期
5 廖添土;;快速提升群众财产性收入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J];福州党校学报;2007年05期
6 赵玉琳;郭连强;;究竟什么是利润的源泉[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吕可;;财产性收入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一连串循环的事件[J];财会通讯;2012年08期
8 刘茂松,丁宁;谈谈对现阶段我国资产性收入的看法[J];湖湘论坛;2003年05期
9 左大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地位[J];经济学动态;2003年02期
10 谷书堂,蔡继明;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J];经济学家;198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福群;论收入分配中的若干关系[J];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2 黄永鹏;收入及收入差距的理论考析[J];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刘丁;制度变迁与收入分配[J];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03期
4 刘泽民;;消灭私有制是历史的必然[J];理论探索;1990年01期
5 庄贵军;收入的增长趋势与不稳定性对中国农户消费倾向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1期
6 张建华;;资源租金估计及分配[J];中国经济问题;2002年04期
7 欧阳卫民;;奢侈与节俭[J];中国货币市场;2009年10期
8 鲁从明;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探索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新特点[J];理论前沿;2001年21期
9 冯宪;从要素价值和要素产权关系看要素收入分配[J];嘉兴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徐秀红,姚胜安;在实践中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昌廷;;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野中的管理劳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韩勇;;马克思分工理论浅谈[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3 姚先国;郭继强;;按劳分配新解:按劳动力产权分配[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4 刘桂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及其在调节中的有机结合[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5 王岩;;马克思《资本论》中科学发展观探讨[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傅兴国;;西方教育经济思想渊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孙伯良;;全面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概念[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8 蓝蔚青;;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9 肖殿荒;郭晓;沈昊驹;;浅析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在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发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吴宏洛;;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指导意义[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保江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分配制度与财产权制度要联动创新[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杨圣明;论社会主义的资本问题[N];北京日报;2005年
3 杨英杰;期待工资引领型新增长模式[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王新红;生产力发展促等级观念淡化[N];中山日报;2008年
5 张鹏飞 李海燕;试论“重建个人所有制”[N];中国贸易报;2006年
6 李惠斌;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分配正义[N];学习时报;2007年
7 吉林 关柏春;“非劳收入”到底是什么收入[N];北京日报;2008年
8 主讲人 夏业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吴友军 姜大云;市场经济的价值规范与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N];学习时报;2006年
10 杨思远;突破二元板块式结构的民族经济学[N];中国民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之光;按劳分配制度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姜国权;市场社会主义劳动产权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鹏侠;劳动价值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U,
本文编号:1814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1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