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环境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28 05:20

  本文选题:环境宏观经济学 + IS-LM-EE模型 ; 参考:《经济学动态》2013年09期


【摘要】:环境宏观经济学研究环境约束下的宏观经济的规模和总量问题。本文将该领域的理论进展分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环境均衡下的宏观经济模型。该模型最初是将环境均衡曲线EE添加到IS-LM的分析框架,之后考虑了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开放经济条件下生态限制等因素的影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与环境政策需要搭配使用。(2)环境定向技术进步理论。本部分分析了节能技术进步的微观机制,通过实施征收碳税政策与补贴政策可以促进环境定向技术进步,开放条件下实行环境定向技术国际合作可以使双边的环境得到改善。(3)商业周期与环境政策理论。商业周期情况下,环境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确定性冲击还是不确定性冲击的差异、经济不确定性还是环境不确定性、商业周期变动的影响、不同能源密集度部门的冲击等。环境宏观经济学是一新兴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其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理论体系存在缺陷。其未来的理论创新在于:应根据环境的特点来设计环境市场,根据不同的假设前提来设定资源、环境与资本的替代关系,促进环境宏观经济学的三种理论的融合等。
[Abstract]:Environmental macroeconomics studies the size and total amount of macroeconomics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progress in this field is divided into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the macroeconomic model under environmental equilibrium. The model initially adds the environmental equilibrium curve EE to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IS-LM, then takes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ecological constraints under open economic conditions, monetary policy, etc. Fiscal polic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need to be combined with 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oriented technology progress theory. This part analyzes the micro mechanism of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progress, which can promote the environmental oriented technology progress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bon tax policy and subsidy policy.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environmental oriented technology under open conditions can improve the bilateral environment. 3) Business cycl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theory. In the case of business cycle, the factors that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formul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terministic impact and uncertainty shock, economic uncertainty or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the impact of changes in the business cycle. Impact of different energy intensity sectors, etc. Environmental macroeconomics is a new field of economic research, its theoretical basis is relatively weak, the theoretical system is flawed. Its futur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lies in: environmental market should b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 resources should be set 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hypothetical premises, the substit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capital should be set up,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theories of environmental macroeconomics should be promoted.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13BJL092) 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3T606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X19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程颖慧;王健;;能源消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效应——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分析[J];财经论丛;2014年02期

2 卢洪友;田丹;;中国财政支出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3 杨莉莉;邵帅;;人力资本流动与资源诅咒效应:如何实现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增长[J];财经研究;2014年11期

4 周明月;;宏观经济模型评价环境政策的最新研究综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年05期

5 王学义;谭政;;低碳技术进步绩效动态机制:理论与实证[J];科学学研究;2014年05期

6 吴兴弈;刘纪显;杨翱;;模拟统一碳排放市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基于DSGE模型[J];南方经济;2014年09期

7 郑永杰;齐中英;;资源约束与贸易开放的技术溢出门槛效应研究——来自我国资源型地区的经验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4年01期

8 杨翱;刘纪显;吴兴弈;;基于DSGE模型的碳减排目标和碳排放政策效应研究[J];资源科学;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志建;中国区域碳排放收敛性及碳经济政策效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瑞;环境规制、能源生产力与中国经济增长[D];重庆大学;2013年

3 汪涛;建筑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分析方法及应用[D];清华大学;2012年

4 任志娟;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与减排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5 邓吉祥;区域能源与碳排放战略决策支持的模型探索与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伟;基于碳中和的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7 夏良杰;基于碳交易的供应链运营协调与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8 秦昌才;基于储存安排的动态碳交易机制设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9 王保忠;中国能源富集区低碳转型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韵雅;考虑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生产决策优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冯天宇;中厚板淬火水处理改造控制系统设计与节能优化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3 章源升;基于环境绩效的中国能源技术效率变迁[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4 王静;CO_2管制下的班轮运输企业经营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5 邵长江;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学集成评估模型MRICES-S的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龚刚;高阳;;理解商业周期:基于稳定和非稳定机制的视角[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龚刚;;实际商业周期:理论、检验与争议[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4期(总第12期)[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晖明;市场经济的商业周期与中国的选择[N];文汇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于又燕;把握全球商业周期的脉搏[N];国际商报;2001年

3 杨英杰;中国商业周期为何"官味"十足[N];上海证券报;2005年

4 国金证券研究所 执笔 徐炜 陈东;商业周期演变与A股市场定位[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 任泽平;认清商业周期阶段 适时适度实施反周期调控(上)[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6 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王红英;小商业周期背景下的大宗商品投资逻辑[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7 夏业良;诺贝尔经济学奖2004年得主的理论贡献[N];中国经营报;2004年

8 张达邋魏曙光;斯蒂芬·罗奇:全球商业周期面临转折点[N];证券时报;2007年

9 瑞银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安德森;谁在主导中国商业周期?[N];证券日报;2005年

10 赵晓 高辉清 钟伟 巴曙松;警惕滞胀幽灵[N];中国信息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路军;几类具有时滞的动态商业周期模型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志伟;利率和商业周期的结构性特征[D];河南大学;2007年

2 姚超;具有时滞的经济动力学模型的分支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张晓昆;分工在经济危机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13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13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a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