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生态环境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28 04:24

  本文选题:生态环境 + 公共品 ; 参考:《商业时代》2013年34期


【摘要】: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品,具有公共品的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特征,其提供机制、政策目标的选择也区别于一般的公共品与私人品。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生态环境活动、如何干预、干预能否有效实现公平与效率的预期政策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选择。
[Abstract]:As a special kind of public goo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sibility, non-competition and non-exclusiveness of public goods. The mechanism of its provision and the choice of policy objectives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general public goods and private go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economics, this paper studies why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tervene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ctivities, how to intervene, and whether the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expected policy objectives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choices.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
【分类号】:X196;F06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齐云;汤群;;基于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探讨[J];地方财政研究;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祥来,方泰峰;我国国债持有人结构亟待调整[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周莉;陈晓倩;温亚利;苏宁;李世明;;南江县退耕还林工程的财政支出效率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邵鸿烈;两种重复建设,两种投资风险[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伍文中;;从对口支援到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趋势[J];财经论丛;2012年01期

5 卢洪友;丁晓安;;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退出与意愿表达机制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6期

6 聂佃忠;李庆梅;雎国余;;含有负所得税的最优所得税再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7 袁静;城市建设举债的理论基础[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5期

8 刘阳;公共财政分配规模结构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9 孙开;;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政策着力点[J];财贸经济;2011年09期

10 王玮;;中国能引入横向财政平衡机制吗?——兼论“对口支援”的改革[J];财贸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闫建璋;;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研究综述[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霞;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燕;水源地生态补偿理论与管理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怀雷;城乡统筹视域下的财政支出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彭志远;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及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徐梅;地方公共投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张方;上海投融资的产业调控与区域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叶文辉;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李龙成;走向绿色发展的财政监督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9 延军平;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与生态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10 李淑宁;政府采购支出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蓓蓓;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伊淑霞;我国农村公共投资绩效审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玉峰;水利工程投资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韩晓霞;财政局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张成全;欠发达地区公共财政管理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文静;建立我国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金明娟;城市污水处理应用PIPP模式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向先亮;税收计划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俊智;资源依赖型区域转型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肖华;高职教育集团化发展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齐云;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J];财贸经济;2001年03期

2 邢丽;关于建立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对策研究[J];财政研究;2005年01期

3 郭桂珍;领导重视 措施得力 上海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J];宏观经济管理;2000年07期

4 郑雪梅;;生态转移支付——基于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J];环境经济;2006年07期

5 王恩奉;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方案设计[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15期

6 杜振华,焦玉良;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实现生态补偿[J];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7 何海玲,薛智勇,姚晓红,张春荣;浙江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蜀庆;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战略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祝光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发展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J];环境保护;2005年03期

3 黄凤金;;关于“石墨之都”——鲁塘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文史博览;2006年10期

4 卢清峰;;环境影响评价在煤炭开采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15期

5 徐家艳;;浅析南涧河生态环境保护[J];云南环境科学;2006年S2期

6 ;地方两会:因宜施政加强地方环保[J];环境教育;2008年03期

7 吴玲;李翠霞;李友华;;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成果推广绩效评价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宋言奇;赵秋丽;;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的辩证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马丽娜;;浅析传统文化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J];学理论;2010年04期

10 杨世宽;;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和发展经济的关系[J];生态经济;198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凤翔;;自然性与“天性”——论妇女与生态环境保护[A];妇女·环境·使命——’97妇女与环境研讨会文集[C];1998年

2 拓学森;韩永伟;高吉喜;;我国村镇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冯俊华;;试论经济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4 胡良民;杨俊中;;略论小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5 尹延庆;;浅议发展农村经济应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唐成书;刘启发;;索风营水电站工程环境保护回顾[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7 郑达贤;汤小华;林忠;陈加兵;;近20年来福建生态环境变化的机制和驱动力分析[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刘敦训;孙秀忠;李乐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锦颖;;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于我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文集第八卷(环保分卷)[C];2005年

10 梁福庆;;三峡大坝与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乐悟;生态环境保护要纳入旅游规划[N];法制日报;2005年

2 新疆博湖苇业股份有限公司 买跃红;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3 记者 涂序波;首届高原湖泊生态环保宣讲活动在大理拉开帷幕[N];大理日报(汉);2005年

4 拉巴次仁 旦增卓嘎;西藏今后5年将投入60亿元保护生态环境[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张苓;西北地区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步伐[N];中国冶金报;2006年

6 陆成钢邋俞佩忠;共话生态环境保护[N];嘉兴日报;2007年

7 记者 刘茜 通讯员 符信;力争半数地级市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要求[N];南方日报;2006年

8 记者 孙东辉 郭海;建立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势在必行[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9 记者 孟凌声;辽宁省政协建言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戴吉国;江川喜获首届“中国绿色名县”称号[N];玉溪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若皓;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袁文倩;西部经济增长方式与生态环境的保护[D];西北大学;2006年

3 胡珀;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安全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王刚;沿海滩涂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姚建;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分析及评价[D];四川大学;2004年

6 陈爱侠;荒漠化区域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王春荣;生态政治的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尤艳馨;我国国家生态补偿体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冯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敖民德力根;调水后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保护措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葛亮;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及政策建议[D];山东大学;2008年

3 戴军;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生态问题的立法思考[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4 景春利;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王书转;“一线两带”建设中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邓玮皓;北京市密云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满强;长春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游卫东;姜堰市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刘瑾;高速公路建设生态环境问题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10 赵芳芳;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13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13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e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