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新解
本文选题:一般价值 + 生产力 ; 参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S2期
【摘要】:文章以一般价值理论为基础,依据生产力的作用原理①,把一般价值引入到生产力理论中,形成了生产力的价值理论,通过对生产力价值理论的论述,科学地揭示了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增值现象,即所谓的"剩余价值"的来源,认为系统的功能大于其要素之和的系统增值原理是解释生产力盈余价值②产生的重要理论工具。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general value theory an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roductive forc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value into the productive forces theory and forms the productive forces value theory. This paper scientifically reveals the source of the value increment phenomenon in economic activities, that is, the so-called "surplus valu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ystem increment principle, whose function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its elements,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tool to explain the production of the surplus value of productive forces.
【作者单位】: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类号】: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志清;;一般价值理论:经济学的度量工具[J];理论探索;2007年01期
2 赵丽华,李志清;论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J];生产力研究;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善彬;;基于一般价值理论的居住区户外空间价值构成[J];山西建筑;2009年04期
2 赵丽华,李志清;论生产力的形态及其转换[J];生产力研究;2001年Z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薇;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合起;论人的需要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志清;论知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松年;关于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计算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1979年02期
2 段德元;;第三讲 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及其特点[J];甘肃理论学刊;1982年03期
3 张福儒;使用机器人资本家是否还剥削工人?——论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或利润的源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4 孟令国;;社会主义生产的性质与内容刍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5 偶齐;剩余价值来源新探[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6 章建国;也谈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7 王文臣;剩余价值仍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范畴[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8 无心;;榨干你所在城市的剩余价值[J];新世纪周刊;2007年32期
9 冯天才;究竟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看待剩余价值范畴[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88年S1期
10 张佑文;剩余价值不是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范畴[J];求是学刊;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瑛;屠晓东;;对剩余价值形成问题的几点认识[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探析[C];2002年
2 李光远;;第十讲 资本主义之谜[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3 沈德仁;;论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沈德仁;;论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承明;;论劳动价值、剩余价值和公共价值的演变与发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孙寿涛;;保罗·斯威齐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贡献[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罗耀辉;罗莉如;;论资本的人格化[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8 唐国增;;《资本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条理论主线[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9 胡世祯;;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规律[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鲁品越;;唯物史观·资本逻辑·金融风暴[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锻冶;2008款斯巴鲁Tribeca荣获最保值越野车[N];经理日报;2007年
2 法兴证券(香港)有限公司董事 李锦;牛熊证的剩余价值[N];中国证券报;2008年
3 杜光;盲点究竟何在?[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王义伟;陈水扁的剩余价值[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5 黄铸;“劳动三分论”好[N];人民日报;2001年
6 李书忠 李涵兵;二手工程机械剩余价值[N];中华建筑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林剑;榨取“剩余价值”[N];中国体育报;2010年
8 潘洁;培育社科品牌 构建知识宝库[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9 戴晓峰;浅析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N];光明日报;2007年
10 何文俊;大户扫恒指轮推高成交[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立志;马克思资本理论当代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陈宝;资本·现代性·人[D];复旦大学;2007年
3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张洪平;流通过程的系统决定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郭庆罡;马克思现代史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曹彦生;马克思资本理论与西方资本理论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一妍;《资本论》方法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尚秀芬;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的创新[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刘大为;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奕;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下的财产性收入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2 梁翠平;从劳动价值到剩余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熊振均;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的形成及当代意义[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4 魏森杰;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5 邵文波;人力资源会计计量与核算相关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6 刘刚;NBA与CBA内部制衡机制的分析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7 赵旭;现实问题视阈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黄薇;资本扩张性的理性思考[D];新疆大学;2009年
9 岳永;分工、分配与劳资关系[D];西北大学;2006年
10 张红花;我国现阶段企业劳动者分享剩余的理论和实践探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43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43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