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自由主义
本文选题:新自由主义 + 中国模式 ; 参考:《人民论坛》2011年01期
【摘要】:反对和批判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负面影响,以"中国模式"走自己的路,应对国际经经济危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决策层的理论贡献与创新
[Abstract]:Opposing and criticizing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neoliberalism 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aking the "Chinese model" to cop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risis is the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Marxist scholars and policy maker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央编译局;
【分类号】:F0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大琨;当前美国经济情况与中国四个现代化的关系[J];上海会计;1980年04期
2 赵尚质;资本主义国家“反通货膨胀”的破产[J];税务与经济;1980年03期
3 单用塘;再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4 牛颖;略论反浪费[J];兰州学刊;1980年03期
5 刘涤源;凯恩斯投资理论批判[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1期
6 刘传炎;从美国战后第六次经济危机看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6期
7 杨培新;关于当前经济金融研究的几个问题[J];农村金融研究;1980年S3期
8 杨西孟 ,叶其湘;当前的美国经济危机及其前景[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9 郑伟民;美国经济形势恶化,但尚未尖锐到爆发危机程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10 姚廷纲;战后美国经济危机周期的延长[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钢;;东亚经济危机与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瑚;;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清政府的滥发通货问题[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3 李宝臣;;论“均田免粮”的存在条件及其史历演变[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4 王玉棠;;“九·一八”事变后粤西地区的反应及抗战末期日军进犯西江的实况[A];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九·一八”事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C];1991年
5 王如松;;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人性化:21世纪中国城市建设的生态转型[A];珠海—澳门生态城市建设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0年
6 张二寅;;宏观经济物理学[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7 陈静;;美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指数体系[A];北京市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1年
8 王如松;;城乡生态建设的三大理论支柱——复合生态 循环经济 生态文化[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吕斌;;“大眼”苍蝇所看到的——试析新感觉派文学的奠基之作《苍蝇》[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10 杨新华;;一个初步研究提纲[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孙爱民;物流配送探索中国模式[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金综;亚洲经济危机有重来迹象[N];中国改革报;2000年
3 ;美国企业——经济恢复后再度大规模投资[N];中国化工报;2000年
4 日本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会长 牧野洋一;日本信用保证体系当前状态和未来任务[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5 黎能清;韩国经济复苏的秘诀[N];国际商报;2000年
6 杨培芳;回眸电信改革[N];光明日报;2000年
7 郝名玮;资本主义必将过渡至社会主义[N];光明日报;2000年
8 晓春;八国料今年全球经济强劲[N];金融时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王静;警惕:全球化≠美国化[N];科学时报;2000年
10 余翔林;韩国为什么能迅速摆脱金融危机[N];科学时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慧琴;经济危机成因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赵瑾;全球化与经济磨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喻学忠;晚宋士风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郑振成;新自由主义改革与民众主义执政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吴忠超;无法走出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晓勇;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家经济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马腾;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看经济全球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李小华;观念与国家安全:中国安全观的变化(1982—2002)[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张树昌;中亚五国和中国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王威;分工网络与金融系统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金奎;论经济危机冲击下的粤港商贸关系(1930—1936)[D];暨南大学;2000年
2 徐劲松;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国际进程及对我国的挑战[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邓建光;二战前新、马华商及其经贸网络的形成、发展与变化[D];厦门大学;2001年
4 姬高生;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两大流派[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5 顿时春;布莱尔“第三条道路”评析[D];新疆大学;2001年
6 朱玉龙;试析美国的“制度霸权”:从理论上的争论到外交中的揉和[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许文彬;金融风险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8 吴茜;论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后果[D];厦门大学;2001年
9 高淑琴;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政府危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赖苏;数据中心的网络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44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4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