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后通牒博弈的产业集群合作创新演化分析
本文选题:产业集群 + 合作创新 ; 参考:《求索》2013年01期
【摘要】: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产业集群创新普遍存在资源不足等问题,通过合作创新,集群企业可以利用区位优势,通过共享资源和信息,降低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和成本,因此合作创新已成为集群创新的一种重要运作形式。本文将在对产业集群合作创新分析基础上,利用有限理性演化博弈方法,建立创新提议方和回应方不平等条件下的最后通牒博弈模型,以探求双方合作所取得的利润增益及其分配情况,进而提出有利于产业集群创新及公平分配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Abstract]: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industrial cluster innovation, such as insufficient resources, etc. Through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luster enterprises can make use of location advantage and share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Therefor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operation form of cluster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ultimatum game model under the unequal conditions of innovation proponents and responder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bounded rational evolution gam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ofit gain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conducive to innovation and fair distribu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竞合关系演化的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与实证分析》(11YJC630302) 广东省普通高校育苗工程及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产业集群创新的演化博弈学习模型研究》(WYM11061)
【分类号】:F062.9;F2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余;蒋志明;;化工主导产业链高级化与产业集群创新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2 史锦凤;马力;;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詹湘东;技术创新生态化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新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4 杨冬梅,赵黎明,陈柳钦;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10期
5 徐占忱,何明升;老工业基地振兴中的区域企业集群创新策略探索[J];学术交流;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娟;王文平;顾慧君;;区域创新的多维核心网络模型及仿真分析[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德昌;论税收技术理性的缺失与重构[D];东北大学;2005年
2 黄寰;论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四川大学;2006年
3 冯庆斌;基于群落生态学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徐震;基于三维模型的集群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提升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胡明铭;区域创新系统评价及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天明;基于自组织的产业集群创新理性探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2 蒙庆;企业集群内部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詹湘东;基于知识管理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楼杏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5 刘璇;基于知识流动视角的传统产业集群创新特征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朱瑞娟;基于高技术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柔性网络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黄蕾;重庆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张毅;集群形成机理与集群衍生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马冰;基于生态创新视角的集群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陈祺敏;基于区域创新理论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国强;关系、互动与协同:网络组织的治理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军军;;产业集群战略与城市竞争力[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8期
2 郭永辉;冯媛;;合作创新背景下的我国国防知识产权政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9期
3 董昕;解琨;许阳阳;孔凡平;;产业集群内集成化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研究[J];物流科技;2011年07期
4 杜曙光;刘刚;;横向模块联结下的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J];综合竞争力;2011年03期
5 杨晓云;綦振法;;基于GEM模型的山东淄博陶瓷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张宏;;行业协会对促进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3期
7 张永奇;;城市综合体的产业集群性质及其开发管理策略[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4期
8 鲁德银;;基于村镇企业产业集群的农村城镇化政策思路——苏浙粤鄂城镇化与乡镇园区的比较[J];农业经济;2011年08期
9 黄娟;;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竞合的博弈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6期
10 陈爱萍;陈玉清;;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管理策略[J];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家琛;;河南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基于循环经济视角[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宋敏;;基于脆性理论的陕北资源型产业集群风险治理[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郝俊卿;;基于关天产业集群演变的关天经济区城镇化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李嘉征;;打造钢铁物流产业集群 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升[A];全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工作座谈会会刊[C];2009年
5 耿建明;;基于廊坊区域经济发展的房地产业集群研究[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6 胡登峰;;产业集群转移和衍生——基于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杨树青;;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与物流配送相关问题的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乔丽;张可明;;产业集群与城市物流发展耦合机理分析[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树青;;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与绿色物流战略发展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绿色商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庭玮;陈琳;;基于GEM模型的云南花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测定与评价[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明慧;产业集群不是简单归大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记者 柯颂 通讯员 方润高;产业集群求突破[N];中山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周山 通讯员 范书玉 贾通洲;情暖“太阳城”[N];中国工商报;2009年
4 记者 雷光美 通讯员 郭东福;龙海产业集群项目奠基开工106个[N];福建日报;2009年
5 周X 李振鸿;我州首个低碳经济产业集群雏形初现[N];团结报;2010年
6 沈雁;助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N];中国工商报;2010年
7 记者 甄真;“十二五”我省打造两大医药产业集群[N];济南日报;2011年
8 魏林 关凌凯 记者 王玮;我省倾力打造物联网产业集群[N];黑龙江日报;2011年
9 皮家琪 王晓乐 周万良;中电投400亿元建绿色循环产业集群[N];河北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周芳 实习生 费翎;让荆楚产业集群“以质取胜”[N];湖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潇明;产业集群合作创新的螺旋型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王重远;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付京;欠发达地区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洁;综合比较优势视角下的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剑冬;基于Agent的产业集群企业竞争模型与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聪颖;产业集群发展与创业人才孵化双螺旋模型与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杜静;产业集群发展的绿色创新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赵小芸;旅游小城镇产业集群动态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徐维祥;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及运作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周兵;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登峰;产业集群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2 段满;太原不锈钢产业集群风险评价与防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黄海燕;产业集群与政府职能及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刘甜甜;产业集群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竞争力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5 王静;促进贵州地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机制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0年
6 宋瑞峰;大连市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王瑟;广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技术扩散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范亚舟;重庆产业集群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9 王文卿;江苏省扬中市产业集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杨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城市竞争力影响的弹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44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4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