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FA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本文选题:技术创新 + 区域技术创新效率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6期
【摘要】:深入研究区域技术创新流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2000—2008年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Battese和Coelli(1995)模型的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方法,测算我国区域技术研发效率和商业化效率,计算得到技术创新效率(reg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RTIE),并指出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我国RTIE整体提高,但区域之间差距加大。
[Abstract]:The process of reg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deeply studied.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0 region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08,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SFA) method based on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Battese and Coellivan 1995) model is used.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is calculated by calculating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technology R & D and commercial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point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TIE of our country as a whole has been improved, but the gap between regions has been enlarg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F06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虞晓芬,李正卫,池仁勇,施鸣炜;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现状与原因[J];科学学研究;2005年02期
2 池仁勇,唐根年;基于投入与绩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J];科研管理;2004年04期
3 何枫;经济开放度对我国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波,吴永林,高洪深;企业创新过程的探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张明国;试论文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和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陈玉荣;技术资产会计计量探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李萍;技术创新与国有企业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5 孔祥智;北京市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6 武英;市场机制与企业技术创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孔祥智;北京市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模式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董景荣;论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融资问题[J];商业研究;2001年03期
9 宁凌,胡红星;模仿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理性选择[J];商业研究;2002年18期
10 单世涛,朱文斌;我国大学科技园小企业集群化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Yu Xiubin, Ren Ruo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Beijing, China;THE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MEASURES OF EFFICIENCY OF PRIVATE FIRMS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A];New Management Trends in New Century--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C];2001年
2 ZHU Weiwei and ZHAO Dingtao Strateg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Analysis Lab,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Jinzhai Street, Hefei, Anhui(230026);;EFFECT OF SUBSIDY POLICY ON TECHNICAL EFFICIENCY: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S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A];第一届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2007年
3 XU Changxin1, ZHOU Hui2 1Business School, Hohai University, Post Code 210098, Nanjing, Jiangsu;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Post Code 210044, Nanjing, Jiangsu;;A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 OF THE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CHINESE PORTS[A];第一届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春;知识产权、企业竞争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4年
2 徐琼;基于技术效率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王金霞;地下水灌溉系统产权制度创新、效率及政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4 顾海;高新技术产业化论[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5 王道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测度与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6 刘国平;经济系统进化及动因[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7 丁巨涛;技术创新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8 吕凌;企业技术创新的资产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钟瑛;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志江;区域创新绩效评价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敏利;我国电力电子技术产业化模式选择与战略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3 傅晓初;关于企业形象的企业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4 苏建旭;技术创新空间扩散机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5 江龙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陈悦;政府在国家知识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7 陈胜军;关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双要素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8 辛彦;企业技术进步与产业转移的仿生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9 邱永健;广西支柱产业技术创新问题与对策——广西蔗糖业技术创新分析[D];广西大学;2001年
10 梁丽娟;《案例》: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科研机构体制改革:跨越式发展的根源[D];暨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姚伟峰,何枫;西部地区技术效率增长研究:贸易和FDI,谁更有效?[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2期
3 闫冰;冯根福;;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中国工业R&D效率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6期
4 陈光,王永杰;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动力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王缉慈,王可;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根植性——兼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的发展[J];地理研究;1999年04期
6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7 胡恩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综合模糊评价及其应用[J];经济管理;2002年10期
8 蔡f ,王德文,都阳,王美艳;技术效率、配置效率与劳动力市场扭曲——解释经济增长差异的制度因素[J];经济学动态;2002年08期
9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10 卢中原;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环境变化和调整思路[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传哲;王艳丽;;我国技术效率省际差异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技术的实证研究[J];科技导报;2006年12期
2 李相合;范彦君;;内蒙古经济增长中技术效率(TE)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3 郭蓉;;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18期
4 杜忠晓;王洪礼;李怀宇;;勘察设计企业效率的随机前沿面评价[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5 谭朵朵;贺铿;;湖南省服务业区域效率的比较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6 王思薇;安树伟;;科技创新对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的贡献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7 田伟;李明贤;;基于SFA的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分析——以油菜生产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年21期
8 李灿华;田伟;;基于SFA的中国烤烟生产技术效率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田伟;李明贤;谭朵朵;;基于SFA的中国茶叶生产效率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10 朱承亮;岳宏志;师萍;;人力资本及其构成对中国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1985~2007年省域面板数据的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陶红军;冯中朝;;湖北省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龚雪媚;汪凌勇;董克;;基于SFA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立雨;;基于SFA的区域R&D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强;聂锐;;公司发展战略、治理结构与技术效率——基于能源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谢芒芒;赵敏娟;;陕西省城镇土地效率评价[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卢博科;唐清泉;;基于松弛投入产出的中国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黄德春;高敏;刘炳胜;;中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变动差异与空间趋同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α趋同实证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陈艺萍;张信东;;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效率互动关系分析——来自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琼;基于技术效率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王学渊;基于前沿面理论的农业水资源生产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韩妍;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席建国;我国东西部地区对口帮扶效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欧辉生;上市公司股票增加发行定价效率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邓宗兵;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王辉;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延昌;中国轿车业X-效率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慧婷;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的微小贷款定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周利华;中国电力产业改革绩效测评[D];山东大学;2012年
3 周治凡;管理层激励对公司效率影响的随机前沿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4 陈军伟;基于SFA法的我国已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李春友;中国电力行业的技术效率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6 刘超;中国钢铁行业的技术效率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王善礼;区域创新环境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熊妍婷;对外开放对我国能源技术效率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9 陈佳易;中国电信产业效率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周昊;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49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49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