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利润与工资和谐关系的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9 12:59

  本文选题:工资 + 利润 ; 参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摘要】:古典经济学家从劳动工资只是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认识到资本利润与劳动工资是一种对立的关系。马克思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前提下,认为劳动力的使用生产的价值大于劳动力价值,从而得出资本利润与劳动工资的对立关系。在劳动力市场均衡和商品市场非均衡的条件下,劳动力的使用生产的价值归劳动者所有,商品价格背离价值的部分转化为超额利润,归资本所有者所有,劳动工资不侵蚀资本利润,资本利润也不侵蚀劳动工资,二者的关系是和谐的。
[Abstract]:Classical economists realized that capital profit and labor wage are opposite relations from the view that labor wage is only a part of labor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the consistency of price and value, Marx thinks that the value of labor force production is greater than the value of labor force, and thus obtains the opposi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profit and labor wag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quilibrium of labor market and disequilibrium of commodity market, the value of the labor force's use and production is owned by the laborer, and the part of the commodity price deviating from the value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excess profit, which is owned by the owner of the capital. Labor wage does not erode capital profit and capital profit does not erode labor wa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harmonious.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分类号】:F014.2;F2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中国共产党的四大观念创新[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石国亮;江泽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张武;论政府经济职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孙显元;;创新中的思维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姚宏志;我国农村工业化历史经验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崔华前;论周敦颐道德思想体系之建构及其现代整合[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汪一为;认识当前社会现象的两把钥匙——阶级分析法和阶层分析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俞小和,胡倩燕;小城镇民众政治参与状况调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曾铁,谢金忠;论教育投资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陈二林,王宇红,何伯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伦理意蕴[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安平;;中国政治语境下的政党概念[A];政治改革与政府转型[C];2003年

2 杨宏山;;党内民主改革的制度分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3 谢庆奎;;论政府创新[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4 倪星;;试论新时期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熊光清;;自由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之比较分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6 ;筑牢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经验[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7 张世飞;;建国以来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世飞;;建国以来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姜大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探索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讨会的主题发言[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10 金兆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理论思考与对策[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耿松涛;公共企业经营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杜彦瑾;分配和谐的均衡理论、效应分析与制度安排[D];湖南大学;2009年

5 杜彦瑾;分配和谐的均衡理论、效应分析与制度设计[D];湖南大学;2009年

6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7 朱翊敏;人力资本及其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对广东省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8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和新;马克思所有权思想述要[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启龙;中国共产党与1978年以来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孙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两大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经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道模;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崔志刚;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严文波;论党的十七大在扩大党内民主上的新贡献[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谭飞;中外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殷占兵;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婷婷;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揭新华;;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思考[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2 白和金;;劳资和谐关系不可能纯粹靠市场力量形成[J];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6年04期

3 肖良武;;近代云南劳动力市场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张运峰;;劳动力市场的匹配函数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03年01期

5 汤翠娥;环境危机——一个现实问题的实质探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俞树彪;;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伦理建构[J];探索与争鸣;2006年12期

7 洪富忠;;从教师称呼的异化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2期

8 白晓玉;;高校辅导员在营造师生和谐中应处理好的五种关系[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年08期

9 张桂芹;;辅导员应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导者[J];党史博采(理论);2008年10期

10 李成文;;生态美学视阈下的当代高校艺术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弘;;一元行政体制与多元社会的和谐关系[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栋;丁昶;;探寻设计与自然的和谐之道[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建霞;;营造和谐服务 彰显图书馆核心价值[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海斌;;用系统思想构建人与河流和谐关系[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飞;;江西省抚州市城区商品市场的30年巨变[A];中国商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C];2008年

6 孙振玉;;试论维护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教和谐关系[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7 王金龙;曾小春;;微观视角的贫困地区人口流动机制探讨[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课题组;;加入WTO对浙江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9 刘战平;陆远如;;城乡商品市场统筹发展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孙文远;裴育;;国际外包与劳动力市场关系:基于美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大印 王伟波;商品市场底部远未到来[N];证券时报;2008年

2 中大经济研究院 高辉;美元贬值催生通胀风险 商品市场高位震荡[N];华夏时报;2009年

3 记者 赵洋;商品市场反弹能否演化为反转[N];金融时报;2009年

4 李鹏宁;《楚雄彝族自治州商品市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N];楚雄日报(汉);2009年

5 长城伟业期货 张宏明;商品市场中级反弹将继续[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游石;美元破位下跌 商品市场暴涨[N];证券时报;2009年

7 王伟波;内强外弱引发商品市场大跌[N];经济视点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陈捷;商品市场2010年猜想[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9 本报记者 尹婷婷;3—5年内 中心城区商品市场迁至绕城外[N];成都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苏菁;苏州第6个商品市场开业[N];苏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阳;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魏跃军;14世纪中叶—16世纪中叶西欧商品市场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石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与户籍歧视[D];山东大学;2010年

7 张晓青;数字就业——基于GIS的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耀;中国劳动力市场雇用岐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王红涛;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孙妍;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丽梅;我国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吴伟;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与反失业[D];新疆大学;2001年

3 蔡玉敏;劳动力市场、社会关系网络与职业地位获得[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余子鹏;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测量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曹达舜;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6 刘聪;我国雇佣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白清平;试论我国结构性失业的成因及对策[D];西北大学;2006年

8 李炜;广州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9 田贵生;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王飞;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66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66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d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