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点轴增长与收敛——以长三角为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9 13:44

  本文选题:集聚经济圈 + 产业集聚 ; 参考:《经济学家》2013年06期


【摘要】:集聚经济圈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但其高速增长和产业集聚具有什么样的空间特征,国内外鲜有人研究。本文认为,集聚经济圈发展形成过程中的产业集聚是其经济高速增长过程,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点轴增长特征。在不平衡增长的理论视角下,本文基于集聚经济圈内部次区域城市比较优势变化,以及城市增长相互联系、影响,结合增长收敛的分析框架,解构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点轴增长内在机理和收敛特征。研究不仅解构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点轴增长空间特征的"黑箱",而且从经验上证实了"不存在绝对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收敛研究仅具统计意义"的理论观点,丰富了增长收敛的理论研究。
[Abstract]:The agglomeration economic circle is an important space carrier for a country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but what kind of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its rapid growth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seldom studied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 the forming process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c circle is the process of it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this process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point-axis grow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balanced growth, based on the chang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sub-regional cities within the agglomeration economic circle, and the interrelation and influence of urban growth,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analysis framework of growth convergence. The intrinsic mechanism and convergenc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xis growth in agglomeration economic circle are deconstructed. The study not only deconstructs the "black box" of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point axis growth in the agglomeration economic circle, but also proves empirically that there is no absolute absolute convergence and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and the convergence research i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t enriches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growth convergence.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动力与特征研究”(11YJC790058)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圈的演进—理论与实践”(12JCJJ01Z)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跨国创业导向与国际化债效影响机理和实证研究”(71173195)
【分类号】:F062.9;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祥宇 ,姜宇;产业集聚与区域人力资本集聚[J];技术经济;2003年02期

2 杨艳琳;李魁;刘淑春;;基于产业集聚的我国农村城镇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3 孙洛平;孙海琳;;产业集聚的交易费用模型[J];经济评论;2006年04期

4 赵玮;王韬;李德功;;论中部地区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互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4期

5 杨婉月;;推动泉州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J];发展研究;2006年11期

6 李大勇;;赤峰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7 肖瑞婷;;我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特征的统计分析[J];西安金融;2007年03期

8 吴立力;孙畅;;长江上游地区产业集聚的测度及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7年14期

9 李平;;集聚经济与城市产业定位——基于区域城市体系发展利益最大化[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08期

10 孙久文;叶振宇;;产业集聚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中州学刊;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望;;政府公共服务、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德春;张长征;林丽;;产业集聚、金融发展与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3 朱海玄;陈小龙;;试论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进程——以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化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王娜;许相敏;方志耕;;江苏、上海、广东、浙江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灰色关联度研究[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徐永良;;中间产品多样性、地区的专业化与产业集聚的边界[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杜宏茹;张小雷;曹建标;李雪梅;;资源型产业集聚与绿洲城市化空间作用机制与模式——以天山北坡经济带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8 陈鸿宇;;区域协调发展视野下的总部经济——关于总部经济的一种理论诠释(发言提纲)[A];首届中国总部经济与广州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苏雪串;;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散与世界城市的产业集聚[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曹文静;;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申琳;长三角中小企业走向产业集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2 胡佩霞 实习生 周林艳;产业集聚将提升行业竞争力[N];深圳商报;2005年

3 廖明明 罗虎 李建宁;石鼓区推进产业集聚促经济发展[N];衡阳日报;2006年

4 记者  陶克强 南湖区新闻采编中心 金骏;产业集聚引来“百鸟投林”[N];嘉兴日报;2006年

5 记者 卞思杰;五大体系强化创业保障[N];济南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韩冰;产业集聚创造发展新空间[N];沈阳日报;2011年

7 见习记者 许琦敏;从零星创业到产业集聚[N];文汇报;2003年

8 光德;广西德保:产业集聚推动城镇化[N];中华建筑报;2006年

9 记者 郑君 谢辉 通讯员 吴志东 丰双太;产业点题,“大肇庆”呼之欲出[N];南方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芮滢 记者 张敬波;宁国“名牌战略”促产业集聚[N];安徽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迪;产业集聚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2 王艳荣;农业产业集聚的效应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郑贤贵;餐饮产业集聚演化机制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张雄;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周明;我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兼论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王丽丽;中国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D];山东大学;2010年

7 刘浩;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曾杰杰;家具产业集聚驱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许馨文;基于产业集聚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施文鑫;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西安都市圈小城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谷成;产业集聚与广西城市化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2 郑瑶;FDI与广东省的产业集聚[D];汕头大学;2010年

3 王雷;金融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4 杨晓颖;产业集聚对区域城市化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任博英;山东半岛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周平;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李琳;产业集聚中的技术创新扩散效果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8 左贵启;蔬菜产业集聚地区的农户蔬菜生产投资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菁;我国省际经济收敛性与产业集聚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牛玲飞;产业集聚对创新绩效影响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66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66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2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