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的经济学分析及金融学措施研究
本文选题:贫困 + 经济学 ; 参考:《武汉金融》2013年08期
【摘要】:1965年,Schutz首先将贫困概念引入了经济学领域,引发了学术界对贫困根源的思考和研究,并针对贫困形成的不同原因提出了的各项缓解措施。在实践中,一些国家也探索通过金融手段,从贫困源头消除和缓解贫困产生的各种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
[Abstract]:In 1965, Schutz first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poverty into the field of economics, which led the academic circles to think and study the causes of poverty, and put forward various mitigation measures 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poverty. In practice, some countries also explore through financial means, from the source of poverty to eliminate and alleviate various problems arising from poverty, has achieved better results, worthy of our reference.
【作者单位】: 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局;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中国);
【分类号】:F01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艾尔泽·厄延;减少贫困的政治[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4期
2 谭崇台;论快速增长与“丰裕中贫困”[J];经济学动态;200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研;牛贯杰;;学习笔记:对中国式“二元经济”的理论探讨[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2 包茂宏;非洲的环境危机和可持续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胡岳岷;新剑桥学派的资本理论述评[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5期
4 于秀丽,姚建平;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J];长江论坛;2005年05期
5 郭蓉,余虹;城市贫困群体脱贫模式初探[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张步东;常州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刘琳;;社会救助:现代社会的国家责任[J];公法研究;2011年02期
8 李垣,,陈金贤,汪应洛;我国80年代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1994年02期
9 徐善登;;城管形象重塑的治理之维——一种有限治理的视角[J];消费导刊;2009年01期
10 叶初升;唐晋荣;;减贫视角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县域经济层面的实证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2 茶洪旺;和云;;高速增长的GDP与增长中的隐忧[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专辑[C];2007年
3 徐振宇;谢志华;;分工、流通与农村经济的内生增长[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2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靳拥军;重庆市农村科技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侯高岚;后发优势理论分析与经济赶超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刘丽琴;跨国公司本地化经营与区域经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铮;中国小城镇成长差异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定祥;金融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与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张青;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生新;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存在论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杨玉华;国际贸易的就业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智娜;农民工回流[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杨冬;影子价格在工程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李新亮;关于包头市网络化社会救助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周峰;城市贫困与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杨强;人力资本开发与新疆边境县(团)反贫困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6 吴颖秋;上海城乡贫困家庭社会资本的测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马承波;残障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峰峰;基于二元向三元经济结构演变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D];湖南大学;2005年
9 杨群星;区域分工、产业聚集与西北五省经济发展[D];新疆大学;2005年
10 韩东;中国个人收入差距与政府调节[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冬健,张黎;水价的经济学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2 莫易娴;信用的经济学分析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5年04期
3 李国柱;李从欣;;控制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年10期
4 刘秋荣;;浅谈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0年04期
5 姜照华,王家斌;知识密集型产品市场的经济学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8期
6 宁一非;消费者权益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2005年06期
7 叶长青;;证书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师;2006年03期
8 郑雁宾;弥晓锋;顾玮;;产业集聚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3期
9 路思远;;制度约束与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1期
10 李丽娜;;环境问题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明明;;温室气体排放管制的经济学分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范明志;陈锡尧;;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公共经济学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吴宣恭;;从政府行为看经济学的影响——关于霍邱巨奖事件的理论思考[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4 胡伟清;张宗益;;贿赂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刘文革;朱兴龙;;期货欺诈犯罪的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辛利;周毅;王晓燕;;广东省体育产业定位的经济学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刘宁;;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经济学分析[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2001)[C];2001年
8 孙飞;;金融危机中政府注资道德风险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陈喜红;姚运先;谢煜;;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及解决途径[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0 ;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获奖名单[A];首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海兵;我对“快乐经济学”的不同看法[N];光明日报;2007年
2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茅于轼;尊重自由的经济学分析[N];国际金融报;2002年
3 李燕;诚信的经济学分析[N];光明日报;2004年
4 丁栋虹(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重视道德的经济学分析[N];文汇报;2002年
5 周玉燕;官僚主义的经济学分析[N];社会科学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张万新;发现生活的真相[N];财经时报;2006年
7 洪银兴;新经济的经济学分析[N];新华日报;2000年
8 龚丹韵;经济学家为什么容易“说错话”[N];解放日报;2008年
9 易姣娇;WTO建立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N];中国审计报;2005年
10 曹凤中;中国发生持久性环境危机的经济学分析[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智英;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卿前龙;休闲服务的经济学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士梅;信誉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4 贺卫;寻租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1998年
5 许志晖;媒体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陈新锋;生存成本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孙伊然;权力制度、国家与经济发展[D];复旦大学;2007年
9 阮敬;亲贫困增长理论与测度方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10 叶普万;贫困经济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频;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郁婷;互补式信息产品捆绑定价的经济学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3 汪建;公务员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与治理[D];重庆大学;2008年
4 肖兆权;腐败成因的经济学分析和国家廉政体系构建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5 陈伟;近岸海域环境现状的经济学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6 陈茂先;现代公共决策的经济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昝金淼;兴福模式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明轶;保护特许权的经济学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9 孟奎;买官卖官的经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10 罗刚;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872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7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