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国环境税改革路径选择:基于环境税双重红利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5-14 05:13

  本文选题:环境税改革 + 环境税 ; 参考:《税务与经济》2013年05期


【摘要】: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源于西方,伴随着双重红利理论的不断深化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税改革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的环境税改革可以结合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特殊性,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短期内以实现绿色红利为直接目标;长期内在保证税收中性不变的前提下,创造条件避免环境税对企业竞争力和个人购买力的负向冲击,逐步实现蓝色红利。
[Abstract]:The theory of double dividend of environmental tax originates from the wes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double dividend, the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tax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China's environmental tax reform can combine and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based on the stages and particularitie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gradual and orderly progress, and take the realization of green dividend as the direct goal in the short term.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neutrality of tax revenue in the long run, the condition is created to avoi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tax on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and personal purchasing power, and to gradually realize the blue dividend.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安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北京市重点学科项目“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项目编号:033000541212002) 北京工业大学第11届研究生科技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ykj-2012-887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X196;F81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晔;周志波;;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文献述评[J];财贸经济;2010年06期

2 童锦治;朱斌;;欧洲五国环境税改革的经验研究与借鉴[J];财政研究;2009年03期

3 陈燕;蓝楠;;美国环境经济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范允奇;王文举;;我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驱动效应的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周剑;何建坤;;北欧国家碳税政策的研究及启示[J];环境保护;2008年22期

6 司言武;;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述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年01期

7 刘红梅;孙梦醒;王宏利;王克强;;环境税“双重红利”研究综述[J];税务研究;2007年07期

8 曹虎啸;环境税的倍加红利分析[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童锦治;朱斌;;我国现行环境税费的环保效果:基于地方政府视角的分析[J];税务与经济;2012年05期

10 李洪心,付伯颖;对环境税的一般均衡分析与应用模式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健;赵柳榕;王济干;;能源结构的Logistic模型及其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2 安钢;;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北方经济;2009年06期

3 贾敬全;;关于我国开征环境税的理论思考[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4 蔡岩兵;王云洋;;碳税征收对山东地区经济的影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王京芳,刘丽丽,盛其杰;环境税的倍加红利效应及CGE模型对其的支持[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3期

6 梁燕华;王京芳;袁彩燕;;环境税的双赢效应[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年01期

7 朱斌;王启明;;我国环境税改革方案与路径选择的经济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8 胡国霞;;浅谈绿色税费与产品绿色设计[J];沧桑;2008年06期

9 沈田华;彭珏;龚晓丽;;环境税经济效应分析的再扩展[J];财经科学;2011年12期

10 杨晓萌;完善我国环境税收制度的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璞;;环境税理论与实践及在我国的基本构想[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张巨勇;;环境税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国华;马衍伟;;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选择[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胡秋阳;乐君杰;;东部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的政策组合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综合模拟[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于渤;黎永亮;崔志;;基于可持续理论的能源资源价值分析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樊静丽;张贤;梁巧梅;;基于CGE模型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减排效应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光明;我国环境税收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鲜于玉莲;中国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胡绍雨;清洁发展目标下和中国公共财政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元龙;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欧阳澍;基于低碳发展的我国环境制度架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饶呈祥;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我国成品油税费改革经济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谭晓宁;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行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赵红超;环境资源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泽平;我国开征污染税制度构想[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冠逸;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环境税经济效应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袁珊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何俐莹;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我国绿色税收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祝玉坤;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我国环境税制构建研究[D];西安财经学院;2010年

6 杨英武;城市褐色土地开发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及其协调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群;中国环境税制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吴慧;我国能源税制若干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马志涛;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赛世杰;环境税的国际协调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2 王德发;;能源税征收的劳动替代效应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2002年大气污染的CGE模型的试算[J];财经研究;2006年02期

3 邵帅;齐中英;;资源税收对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吕晨光,周珂;英国环境保护命令控制与经济激励的综合运用[J];法学杂志;2004年06期

5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6 王金南;葛察忠;高树婷;赵越;於方;蒋洪强;孙钢;贡辉文;陈t ;张德勇;;打造中国绿色税收——中国环境税收政策框架设计与实施战略[J];环境经济;2006年09期

7 高国力;丁丁;刘国艳;;国际上关于生态保护区域利益补偿的理论、方法、实践及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8 武亚军;绿化中国税制若干理论与实证问题探讨[J];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9 张美芳;美国的环境税收体系及其启示[J];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07期

10 钟方雷;徐中民;李兴文;;美国生态补偿财政项目的理论与实践[J];财会研究;2009年1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谦;[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徐琦;[N];中国环境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建忠;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碳税研究[D];西南林学院;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坤民;九十年代再上新台阶——在庆祝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建院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环境科学研究;1991年01期

2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通知[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03期

3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通知[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05期

4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将于三月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J];环境保护;1979年01期

5 陈思龙;;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召开首次酸雨研讨会[J];重庆环境科学;1988年02期

6 邵雅文;赵林;;地球呼唤生态文明——纪念“地球日”暨第三届“中国环境大使”颁授典礼[J];世界环境;2008年03期

7 高全顺;徐兰清;刘峻杰;;为了把青山绿水留给子孙——记首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J];前进论坛;2008年12期

8 ;200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暨武汉国际环境科学与技术会议征文与参会通知[J];中国环境科学;2009年04期

9 ;保护土壤环境 共建美好家园——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综述[J];前进论坛;2010年07期

10 何f ;;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寻根治环境问题对策 访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专家组组长沈国舫院士[J];风景园林;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原宗子;;在日本的中国环境史研究[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环境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2020年中国环境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上)[C];2004年

3 ;前言[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前言[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5 李京森;;编制中国环境地质图的基本构思[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6 韦章平;韩昌海;;河流健康评价的发展及在中国的实践[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7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8 ;前言[A];2006-2007环境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C];2006年

9 ;前言[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10 ;后记[A];妇女·环境·使命——’97妇女与环境研讨会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环境标志2002年十大新闻[N];科技日报;2003年

2 孙元鹏;十年树木木成荫[N];中国信息报;2004年

3 记者 亦卓;刻画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全景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刘春;你有情我有意外企发力中国环境监测市场[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5 ;中国环境标志计划向纵深发展[N];科技日报;2002年

6 记者 章莹;无锡摘取中国环境类最高奖[N];无锡日报;2006年

7 记者 张剑 实习生 陈小飞 通讯员 李虔;提高编辑出版水平 推动环保事业发展[N];湛江日报;2007年

8 孙海悦;国内民间环保组织发布中国环境绿皮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黄勇;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的典范[N];中国环境报;2003年

10 万本太 席俊清 蒋火华;推进中国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N];中国环境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宇植;中国环境污染与投资、贸易、GDP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2 张伟;论转轨时期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融资方式与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黄全胜;环境外交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徐波;中国环境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5 张晓第;环境效率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白嵘;中国参与国际环境机制的理论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肖显静;生态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8 彭高旺;促进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郭延军;东北亚环境安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赵惊涛;排污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虹萍;19世纪末以来美国非政府环保组织的形成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代丽华;气候变化、国际气候合作机制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卢晓辉;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杨凯东;中国环境教育的理念及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李勇;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关系的初步评价[D];青岛大学;2007年

6 刘平;中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黄婉莹;21世纪中国环境外交之探析[D];河南大学;2008年

8 王汝菲;21世纪环境挑战与中国环境外交[D];外交学院;2007年

9 姚卓;试论中国环境外交与国际环境制度的相互关系[D];外交学院;2006年

10 苏红梅;长江流域典型区域空气污染物的航空测量[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6年



本文编号:1886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86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2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