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产关系优劣判断的若干思考
本文选题:生产关系 + 生产力 ; 参考:《商业时代》2012年35期
【摘要】:判断生产关系优劣的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把生产关系等同于所有制,不能简单地从所有制的角度考察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应当综合地从生产关系的具体方面,从直接的生产过程、交换,特别是分配方面来考察生产关系是否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从而判断生产关系优劣。
[Abstract]:The criterion for judging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is to see whether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but we cannot equate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with ownership, and we cannot simply examine whether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from the angle of ownership. In order to judg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we should comprehensively examine whether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a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from the specific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the direct production process, the exchange, and the aspect of distribution in particular.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编号:JUSRP211A55
【分类号】:F0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中青 ,蒋在哲;“生产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对生产力也起决定作用”是新观点吗?——与齐振海、刘继岳二同志商榷[J];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02期
2 王翠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中介环节[J];教学与研究;1990年03期
3 赵吉惠;;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4 赵洪亮;;对生产力标准的辩证理解——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朱连增;;有个性的个人与偶然的个人——试析唯物史观视阈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矛盾的承受者[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司徒锡钧;;生产力发展的几个特点[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7 罗伯特·韦尔;李秀玲;;解放生产力[J];教学与研究;2010年02期
8 汤再林;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历史的发展[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1期
9 刘吉斌;;论生产力的决定[J];生产力研究;2008年05期
10 林青山;论矛盾双方新旧之分的命题的由来和实质[J];东岳论丛;198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伟;;科恩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分析[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漆建虹;;试论合理化建议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李京文;;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闭幕词[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4 陈忠宁;;生产什么——生产力理论研究的另一维度[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3届年会暨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会议总结[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6 孙大伟;;生态生产力是最大的生产力[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7 原道谋;;21世纪生产力发展方针的热力学思考——兼论环保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有控物质消费[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专辑[C];2003年
8 陈胜昌;;生产力理论创新的精萃之作——《生产力学》序Ⅳ[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9 李鸿烈;;唯物史观生产力范畴三题[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翟立功;;《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课题情况介绍[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专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军 河南财经学院教授;完善生产关系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庞元正;创新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N];人民日报;2006年
3 文魁;要多研究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生产关系问题[N];贵阳日报;2006年
4 徐圻;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N];贵州日报;2006年
5 孙伟平;信息时代唯物史观的新发展[N];浙江日报;2007年
6 常修泽;论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人自身解放发展的互动[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7 记者 刘丽娜 张艾阳;世界生产力大会举行分组论坛[N];辽宁日报;2006年
8 曾淑花;哲学中心转向意味着什么?[N];中山日报;2008年
9 本报评论员;追求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N];沈阳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佟丽春;在经济全球化中追求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N];中国信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志亮;中国生产力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孔伟;信息技术视域中的社会生产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刘士文;创新实践社会发展动力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李华荣;柯亨技术批判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5 冷梅;关于马克思生产概念的存在论思考[D];复旦大学;2006年
6 李凯;唯物史观的因果解释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徐彦伟;表象与询唤[D];吉林大学;2008年
8 姜佑福;论马克思与黑格尔“历史观念”的基本差别[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陈力;创新实践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郭友聪;科学发展观[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琳;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哲学意蕴[D];辽宁大学;2011年
2 张朋光;人文生产力刍论[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改萍;智能化生产力对人的自由发展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潘亚军;人学视域中的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5 吴成达;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伦理向度[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均德;论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D];西南大学;2007年
7 李六军;现代科学技术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延安大学;2009年
8 戚盼姣;浅析马克思生产力发展理论的得失及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尚大勇;对反科学主义的批判[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丽娟;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生产”范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8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888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