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消费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

发布时间:2018-05-23 10:32

  本文选题:消费正义 + 和谐社会 ;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摘要】:消费正义是伴随现代经济增长和欲望消费模式而凸现的重大伦理课题,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消费正义的实质是将消费的正当性依据放到正义的价值维度中加以考量,以对消费进行理性反思和价值引导,从而建立一种提升人的生存方式和维护人的尊严的消费模式,它内在地蕴含着人本意识、规范意识和极限意识的维度。不过,消费正义只是理想消费的一种描述性事项,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实现消费正义的社会建制是什么,因此我们需要从制度安排、幸福理念和物欲批判三个方向去推进消费正义,发挥消费活动对人类的积极价值。
[Abstract]:Consumption justice is an important ethical subject with modern economic growth and desire consumption pattern, and it is also the ethical basi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The essence of consumption justice is to consider the legitimate basis of consumption in the value dimension of justice, so as to reflect on consumption rationally and guide the value of consumption so as to establish a consumption pattern that promotes the way of human existence and maintains human dignity. It contains the dimensions of humanistic consciousness, normative consciousness and limit consciousness. However, consumer justice is only a descriptive matter of ideal consumption. The more crucial question is what the social system for achieving consumer justice is, so we need to start with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concept of happiness and the criticism of material desire promote consumption justic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value of consumption activities to human being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F01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里夫金 ,王寅通;技术渗滴说和市场现实(一)[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汉景;赵军;;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的远航——政治学视角下的比较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5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白立强;;以人为本的时代意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8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9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10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转向[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马永庆;鞠明霞;;墨家“兼爱”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建构的价值解读[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赵爱玲;;政府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诉求[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邹秀春;;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民责任意识研究[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高春花;;论耻感及其道德功能——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8 黄荟;;遭遇发展——传统伦理现代转型所面临的三重困境及可能出路的探寻[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9 陈爱华;;论中西方传统家庭文化发展及其伦理特征的异同[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10 刘志飞;朱林;;“和合”文化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国秀;;探究西方消费主义产生的原因[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2 郭玲;;和谐社会论[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4期

3 张文娟;;试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经济师;2011年08期

4 高晶;;创建学习型社区构筑和谐社会——以南京市鼓楼区学习型社区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5 王荣斌;;企业政工工作预警机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3期

6 马新民;;当前我国公民社会责任现状及其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7期

7 杜洁;;消费文化的盛行及其对电视传媒的影响[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8 王媛媛;;论和谐社会进程中民间组织的发展[J];现代商业;2011年20期

9 曹阳;;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10 王星;;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J];知识经济;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明君;李云平;;人性化执法与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郭晓静;许月潮;李慧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的要求[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3 孙路宝;;浅议和谐文化[A];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能力研讨会暨2006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论文集[C];2006年

4 段冬林;李小鲁;;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国雪利;刘惠军;;积极心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盖玉彪;陈伟;;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军事司法改革[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7 潘兆康;;和谐社会视野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新视角:恢复性司法模式[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许宁;;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出狱人保护制度探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刘晓梅;;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杨崇华;张美英;;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恢复性司法”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艾华;别让高消费主义迷了眼[N];常德日报;2005年

2 沈谷鸣;是奢侈主义,还是消费主义[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3 河北经贸大学教授 卢嘉瑞;“消费主义”浅析[N];光明日报;2005年

4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院 全昌连;“负翁”多缘于消费主义泛滥[N];中国社会报;2005年

5 产业经济学博士 彭兴庭;“休闲”不能异化为“消费主义”[N];湖北日报;2009年

6 彭兴庭;应警惕休闲异化成消费主义[N];北方经济时报;2009年

7 齐格蒙特·鲍曼 (英);伦敦暴乱:论消费主义作茧自缚[N];东方早报;2011年

8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科学史系主任 徐佳;江晓原:消费主义以娱乐方式征服世界[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9 赖洪波;文艺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的困境[N];文艺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叶梓;西方消费主义的终结与新节俭时代的产业新机[N];消费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亚红;消费正义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儒年;《申报》广告与上海市民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谭德宇;当代中国民主发展中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程海荣;消费伦理观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6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7 武君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县级政府的作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李晓平;和谐社会的舆论环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赵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内涵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何影;利益共享的理念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姝丽;试论和谐社会中的消费文化建设[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2 吴军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消费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刘红兵;失态的诗神[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4 尹华北;社会主义消费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子娟;消费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红人”现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姜娣;试析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零售业快速发展的原因[D];河北大学;2011年

7 方亚琴;以北京为例对中国城市女性消费主义倾向的实证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熊剑龙;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和谐发展观对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启示[D];厦门大学;2006年

9 陈静;乌鲁木齐地区居民消费现状调查与思考[D];新疆大学;2011年

10 杨远威;菲茨杰拉德沦为消费社会受害者的历程及其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消费主义的批判[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24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24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4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