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伦理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消费伦理 + 客体主体化 ; 参考:《学术交流》2011年04期
【摘要】:我国消费伦理研究普遍从消费者主体的角度出发,认为消费者只要能够认清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借鉴我国传统的和西方的消费思想,就能形成自身正确的消费观念,并且通过主体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就能达到消费伦理的改善。伦理是主体和客体间各种关系的规范体系,关系的生成在于主体和客体间的契合,规范的效力取决于主体对规范价值的认同和对规范的实现能力。消费社会的本质是消费者主体性消弱和客体主体化。因此,消费伦理研究不仅要研究消费者主体,还要研究造成消费者主体性消弱和客体主体化的非消费者主体因素,即研究如何通过消费引导机制使消费者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如何通过消费生成机制使消费者拥有规范能力,如何通过消费保障机制促进消费者在消费中全面发展。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nsumers' main body, the study of consumer ethics in our country thinks that if consumers can recogniz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consumerism and learn from th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consumption thoughts of our country, they can form their own correct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through the main body self-restraint and self-regulation, we can achieve the improvement of consumption ethics. Ethics is the normative system of all kinds of relations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The formation of relationship lies in the agreement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norm depends on the subject's recognition of normative value and its ability to realize norm. The essence of consumer society is the weakening of consumer subjectivity and the subjectivization of object. Therefore, the study of consumer ethics should not only study the main body of consumers, but also study the factors of non-consumer subject, that is, how to make consumers identify with socialist values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consumption guidance. How to make consumers have normative ability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consumption generation and how to promote consumers to develop in an all-round way through the mechanism of consumer security.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F06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晁乐红;当代中国家庭消费的伦理误区[J];中州学刊;2005年02期
2 龙静云;;消费伦理的变迁与当代家庭消费伦理之建构[J];道德与文明;2006年02期
3 赵玲;消费合宜性的伦理意蕴[J];道德与文明;2004年01期
4 郭金鸿;老子的消费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齐鲁学刊;2005年01期
5 王建辉;论重建“适度性”消费伦理观[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1期
6 牛小侠;消费伦理的现状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荣渠;“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与对现代世界发展的再认识[J];历史研究;1994年03期
2 赵玲;对少数民族文化转型的哲学思考[J];学术探索;2004年06期
3 段治文;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对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的重大影响[J];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06期
4 楚小庆;设计:在科学与人文之间[J];艺术百家;2004年03期
5 杨击;理解霍尔——从媒介功能和新闻真实性的角度看[J];现代传播;2001年03期
6 韩锺恩;直接面对敞开:回到音乐——人文资源何以合理配置[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董溯战;德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分析[J];新疆社科论坛;2003年04期
8 苏力;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J];中外法学;1995年05期
9 姜飞,冯宪光;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2期
10 崔大华;20世纪中国哲学史诠释模式的变迁[J];文史哲;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冠军;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3 江海平;国际习惯法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吴玲;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5 戴景平;善恶的人性尺度和社会尺度[D];吉林大学;2007年
6 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程乃胜;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宪政理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5年
9 蔡剑锋;从抽象个体到现实的个人[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刘岩;发展与风险[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瞿辉;电子媒介时代的技术悲观主义[D];兰州大学;2007年
2 虞秀凌;福利国家及其理论批评[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汪辉;两宋皇城司制度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4 娄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国有资本政策变迁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余勇晖;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道胜;论纳税人权益[D];吉林大学;2004年
7 董红启;18—19世纪初俄国农奴农村习惯法[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英;奥斯丁小说的女性意识论析[D];吉林大学;2004年
9 杜宁宁;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取向[D];吉林大学;2004年
10 王铁雄;域外古代土地产权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岳川;博德里亚消费社会的文化理论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2 王玉生,陈剑旄;关于节俭与消费的道德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3年01期
3 赵玲;消费合宜性的伦理意蕴[J];道德与文明;2004年01期
4 王淳;更新消费观念促进经济发展──消费行为的道德思考[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郑红娥;;消费社会理论反思[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6 郭金鸿;老子的消费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齐鲁学刊;2005年01期
7 李玲;;消费主体道德意识的回归与和谐消费社会伦理的建构[J];求索;2007年06期
8 程秀波;关于消费伦理的几个问题[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张容南;卢风;;消费主义与消费伦理[J];思想战线;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金龙;;消费伦理的现实困境[J];理论月刊;2011年08期
2 宋文新;;消费合理性与消费伦理[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3 孙秀云;;从消费活动的原则看当代消费异化的根源[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韶岗;;价值转化工程与价值工程[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2 Christopher J.Berry;;奢侈品与消费伦理:欲望的辩证?(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机遇、挑战和方向”经济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徐新;我们为何需要消费伦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华民;奢侈性消费能促进经济增长吗[N];文汇报;2003年
3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 尹世杰;消费经济研究的脉络及当前应把握的重点[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兴桥;消费异化与消费伦理[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庆;对中国消费伦理的分析和范导[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辉;现代消费伦理及构建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李娟;消费伦理与社会和谐发展[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叶婷;论技术产品消费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5 杨磊;论凯恩斯的高消费伦理思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曾贵;消费异化及其扬弃[D];中南大学;2006年
7 胡乐凯;《礼记》经济伦理思想浅析[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8 许登旺;消费与人的发展的哲学视角[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9 王雪;当代消费主义文化批判[D];燕山大学;2010年
10 邹陆林;消费主义批判与当前我国消费伦理思考[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1年
,本文编号:1924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2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