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及结构分解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3 14:22

  本文选题:对日本出口贸易 + 隐含碳排放 ; 参考:《经济经纬》2012年04期


【摘要】:笔者综合能源、贸易方面的数据,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了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中隐含的能源与碳排放。认为:中国承担的日本消费型隐含碳排放量巨大,1997年~2007年间隐含二氧化碳排放累计增长约1.5倍;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排放产业分析表明,2007年的承担日本隐含碳排放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制造业、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基于SDA模型的隐含碳排放的结构分解证明1997年~2007年间中国能源使用效率的改进起到了碳减排的作用,生产技术、对日本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均促进隐含碳排放增长,其中出口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119.02%。
[Abstract]:The author synthesizes the data of energy and trade and applies the input-output method to study the implied energy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s export trade to Japan. It is concluded that Japan's consumption implied carbon emissions assumed by China are huge, and the accumulative increase of implie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between 1997 and 2007 is about 1.5 times; The analysis of implied carbon emission industry in China's exports to Japan shows that the three industries that bear the most implied carbon emissions in Japan in 2007 are the general and speci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em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lothing and leather down industry and their products industry. The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of implied carbon emissions based on SDA model proves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energy use efficiency played a role i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7 to 2007. Production technology has promoted the growth of implied carbon emissions on the scale and structure of Japan's exports. The effect of export scale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the contribution rate is 119.02.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分类号】:F752.7;X19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陈飞;诸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3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4 顾阿伦;何建坤;周玲玲;姚兰;刘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能源及转移排放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5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许宪春;齐舒畅;杨翠红;赵同录;;我国能源部门产业关联分析——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六[J];统计研究;2007年05期

6 陈志恒;;日本构建低碳社会行动及其主要进展[J];现代日本经济;2009年06期

7 李艳梅;付加锋;;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增长的结构分解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8 梁进社;郑蔚;蔡建明;;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的分解——基于投入产出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6期

9 余慧超;王礼茂;;中美商品贸易的碳排放转移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3 张洪波;徐苏宁;;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黄晓霓;;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王守敬;;对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几点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孟祥健;;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郑家欢;吴志祥;;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10 余明江;;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建一;;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常慧娟;;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李毅;;民营房地产业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1(2003)[C];2004年

5 王娜;邱琦;;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6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Pr;钟世霞;;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7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调查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8 陈晓旭;王英;;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测量方法研究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汪清蓉;;城市旅游业能耗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及深圳市实证分析[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耀鹏;中国粮食流通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闫俊;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鹏;煤粉永磁强磁滤器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怀亮;建筑业企业低碳经济系统化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谭啸;湘中南地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史玉岩;开发节地型居住小区的技术措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商鹏鹏;我国个人破产制度之配套制度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3 仇保兴;;紧凑度和多样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J];城市规划;2006年11期

4 李翅;;土地集约利用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5 陈秉钊;;城市,,紧凑而生态[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3期

6 韦亚平;赵民;汪劲柏;;紧凑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绩效的测度——“屠能-阿隆索”模型的扩展与应用[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3期

7 潘海啸;汤婛;吴锦瑜;卢源;张仰斐;;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6期

8 尹晓亮;;世界能源形势与日本新国家能源战略[J];东北亚论坛;2007年05期

9 李景华;SDA模型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及在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分析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4年09期

10 王峰;香港转口贸易与美中贸易逆差[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艳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及保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沈祖志,韦芸;基于投入产出分析和优化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李林捷;;中国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基于投入产出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10期

3 何X;含时滞的投入产出优化模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4 刘善军;投入产出分析在矿山生产经营计划中的应用[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5 房俊峰;;我国环境管理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24期

6 龚艳萍;赵丽娟;;原油、汽油价格对燃料乙醇生产成本的影响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6年05期

7 杨颖;佟仁城;尤佳;;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燃料乙醇价格变动模拟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年23期

8 魏保刚,张文治,王自清,国振双;环境污染系统的灰色投入产出模型及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01年03期

9 李学全;矿山企业投入产生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98年03期

10 杨顺顺;栾胜基;王颖;;基于负产品投入产出分析的循环经济定量化评价及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才喜;;县级国民经济投入产出分析[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2 张逸民;徐维鼎;李蔷;;上海市能源投入产出分析[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高洪深;杨宏志;;工业企业投入产出分析的功能研究[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徐瑛;;资源税调整的区域效应分析——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晓晨;孟庆春;;山东省现代物流业的投入产出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显东;王其藩;梅广清;沈荣芳;;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周毅;辛利;;中国体育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孙智君;严清华;;从汉诺威世博会看国际性大型会展的地区经济效应[A];2006首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魏本勇;王媛;;国际贸易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赵欣;齐中英;;中国国际贸易中的隐性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梅;嘉陵启动“3+1”投入产出体系[N];中国工业报;2007年

2 嘉宾:“上经咨询”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奚金泉;上海市房地产业投入产出分析[N];解放日报;2005年

3 冯春安 桂春荣;央企绩效评价:企业的一面镜子[N];中国人事报;2006年

4 张金强;建立成本标准体系 提升管理水平[N];国家电网报;2007年

5 中央财经大学 冯春安 桂春荣;央企绩效评价新体系的借鉴意义[N];证券日报;2006年

6 陈平;现代商业银行成本管理刍议[N];上海金融报;2007年

7 宁波市国家税务局;依托投入产出分析 建立纳税评估模型[N];中国税务报;2007年

8 记者 刘玉树 侯婷;山东公司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N];国家电网报;2007年

9 张pせ

本文编号:1925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25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b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