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
本文选题:现代经济增长 + 哈罗德—多马模型 ; 参考:《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摘要】:经济增长不仅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更是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的问题。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就不断地对经济增长进行探索。正是由于经济增长与全世界人民的福利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已经不能解释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促使我们探求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以更好地解释世界。因此,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进行探索,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经济增长的事实入手,首先界定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概念,然后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阐述,分别对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增长理论)和新增长模型(内生增长理论)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可见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由技术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市场结构由完全竞争到垄断竞争的演变。
[Abstract]:Economic growth is not only the eternal theme of economic research, but also a universal concern all over the world. From Adam. At the beginning of Smith, economists continued to explore economic growth. Because economic growt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elfare of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our research on economic growth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can no longer explain all kinds of phenomena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reality urges us to explore modern economic growth theory to explain the world better. Therefore, it has positiv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economic growth theory. Starting with the facts of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concept of moder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n combs and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ic growth theory, respectively. The neoclassical economic growth model (exogenous growth theory) and the new growth model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a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odern economic growth theory has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 from technological exogenous growth to endogenous growth and market structure from complete competition to monopoly competi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中山大学“985工程二期”专项基金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6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吴易风;经济增长理论:从马克思的增长模型到现代西方经济学家的增长模型[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2 宋德勇;许广月;;演化理论视角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批判与重建[J];经济学家;2009年01期
3 邢路岩;宋兴斌;;河南省经济增长因素的数量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4 邵扬;;中国省际经济增长与物流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5 王军;;新凯恩斯主义粘性信息理论研究评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03期
6 王晓;单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J];价值工程;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依山;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D];山东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芳;;浅析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内生化历程[J];北方经济;2009年14期
2 赵宇;张京祥;;消费型城市的增长方式及其影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3 陈林杰;;我国金属矿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与发展战略[J];科技和产业;2009年02期
4 陈日新;陈向阳;;经济活动密度与城市增长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与香港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5 肖耀球;;中性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7年03期
6 谭尔泽;;经济复苏下如何发展物流集装箱[J];经营管理者;2010年13期
7 吴汉龙,冯宗宪;基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李盼道;;供求价格弹性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庞艳桃;把握新经济增长理论特点 树立科教兴国战略新视角[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10 苏丹丹;;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理论综述与中国的选择[J];市场论坛;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宁洁;;劳动力市场与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决策[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3 赵宇;王栋伟;张京祥;;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上海市消费型转型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战杰;专业化劳动力、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陶小龙;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陈青青;面板数据空间误差分量模型估计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颖;中国物价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叶绮娜;美国家庭债务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汪长球;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马述忠;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及政府管理[D];浙江大学;2003年
10 陈志;科技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皓;投资与就业的关系—理论与实证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理;外商直接投资对连云港市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曹诗卉;经济增长中内生制度的功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农敬萍;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梁冰;广东产业升级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杨志新;创新研发激励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8 王春雷;埃尔赫南·赫尔普曼经济理论述评[D];云南大学;2011年
9 周宇鹏;青岛市金融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刘志恒;吉林省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薇,庄子银;制度变迁理论评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7期
2 袁庆明;论制度的效率及其决定[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刘志铭;郭惠武;;异质性、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演化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J];经济评论;2006年04期
4 杨虎涛;;论演化经济学的困境与前景[J];经济评论;2007年04期
5 李松龄;制度变迁方式理论的比较研究[J];经济评论;1999年04期
6 裴小革;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J];经济学动态;1995年12期
7 史晋川,沈国兵;论制度变迁理论与制度变迁方式划分标准[J];经济学家;2002年01期
8 刁伟涛;;均衡范式:主流经济学的半机制[J];经济学家;2006年01期
9 杨勇华;;马克思关于技术变迁的演化经济思想[J];经济学家;2007年04期
10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章良;范萍萍;;存在投资缺口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22期
2 韩立杰;于海滨;刘喜波;;基于索洛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李奇旆;;城市用地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J];价值工程;2009年11期
4 谢文林;刘燕燕;兰明英;;索洛模型检验及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2期
5 张日波;;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基于修正的Solow模型视角[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魏冉;李蓓琼;;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索洛模型[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4期
7 陈艳华;;自然资源约束下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基于索洛模型的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22期
8 俞林;;基于索洛模型的我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丁然;;我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索洛模型[J];重庆与世界;2011年09期
10 舒燕飞,陶晶;新议索洛模型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运用[J];新疆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牛芳;;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赵玉杰;;济南与青岛城市经济增长模式比较分析[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3 袁强;方福康;;经济中的“J”效应[A];Optimization Method,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4 冷雪峰;于英川;;利用索洛模型对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茂魁;;经济增长因素分析[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6 盛世豪;;创新与增长模式转变[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7 胡伟略;;中国现代经济增长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策研究[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毕世杰;魏益华;;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推动总量增长[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9 李菊;;浅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家庭教育[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10 孙新雷;;经济发展中的总量增长与结构演进[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军英;现代经济增长新引擎[N];人民日报;2009年
2 申子言;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国际商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刘飚;文化产业:现代经济增长点[N];亚太经济时报;2000年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代经济增长三大源泉[N];南京日报;2006年
5 庄光明;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N];云南日报;2001年
6 彭超;宽带将成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N];人民邮电;2008年
7 樊明太;怎样才算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N];解放日报;2006年
8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权衡;世界经济会发生真正变化吗?[N];文汇报;2007年
9 记者 叶丽雅;知识管理:资本之上竞风流[N];国际金融报;2003年
10 吴敬琏;增长模式与技术进步[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健;转型国家经济增长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王威;东亚经济收敛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3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熊俊;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杨依山;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D];山东大学;2008年
6 刘华军;品牌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7 鲁育宗;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张佑林;江浙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军;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宏观经济效应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李晓峰;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测度与决策及其预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俭明;湖南省各市州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D];中南大学;2008年
2 于玲;论投资与经济增长—解决我国投资中存在的问题[D];山东大学;2007年
3 秦康平;节能减排背景下电力需求预测方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4 朱存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际岩;新疆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6 邹科;研发投入与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朱远峰;产业结构对环境约束下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刘国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杨利宏;工业化、资本效率与增长模式选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10 张晨曦;我国政府公务员规模对经济的影响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32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3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