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升级机理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7 14:43

  本文选题:产业集群 + 创新集群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通过因果回馈图的分析对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升级过程中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提升的机理进行分析之后,得到启示,产学研是推动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升级的重要力量;政府的宏观调控是推动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升级的必要补充;产业集群的升级必须转变狭隘的竞争观念。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system dynamics, the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hain, technology chain and value chain upgrading from industrial cluster to innovation cluster is analyzed by causal feedback graph, and the enlightenment is obtained.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o innovative clusters; the macro-control of government is the necessary supplement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o innovative clusters;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clusters must change the narrow concept of competition.
【作者单位】: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产学研结合促进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发展研究——基于广东的实践”(2010GXS5D246)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F06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光清;邹骥;;系统动力学方法:原理、特点与最新进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刘祥琪;产业集群——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王宏;王泽强;;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及培育[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叶勇;;华东IT产业集群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6 唐立峰;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经济机理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1期

7 陈和平;;产业集群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0期

8 曲恒昌;打造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高教的国际竞争优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9 王永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北京汽车;2004年03期

10 陈朝晖,李炼;论低价营销策略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中国企业出口低价营销策略面临多重阻击的博弈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王榜;赵国昌;;不规范的市场与产业簇群的形成和发展——对陕西武功、渭南中小型锅炉企业群的案例分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方;;关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理论探讨[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龚绍东;;“蜂巢型结构”:产业集群生成的原生形态解析[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永忠;;产业政策传导研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晓光;;加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6 秦海菁;;构建有利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强永昌;张婷;郭杰;;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的国际竞争力研究[A];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韩玉军;王晓;;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看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竞争力[A];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冯凤玲;冯凤军;;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创新式经济发展模式选择[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高娟;赵翠春;;石家庄市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岳平;开放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金壮龙;中国航天产业竞争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小平;服务企业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陈剑锋;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赵春明;山西省主要农产品竞争力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6 张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7 赵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组织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朱伟东;区域经济集群研究——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演进[D];复旦大学;2003年

9 黄先海;蛙跳型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谢智勇;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合理化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凌;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杜耀武;入世后西部开发中旅游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以及陕西、西安的对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王辉;中小企业集群内生优势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4 东梅;国营专业外贸公司的战略转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成冬梅;中国第三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D];福州大学;2003年

6 罗桂芳;高新技术产业化融资支持系统分析及其S·D模型[D];福州大学;2003年

7 许月丽;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谭文柱;产业集群的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何志昂;云浮石材加工业发展战略思考[D];暨南大学;2003年

10 肖宏;提升我国制药企业竞争优势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宏,郭海峰,黄小原;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利润模型及其优化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马德良,张家钰,戴惠良;VMI系统下一个物流成本控制优化模型的建立[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3 赵涛,郑新奇,邓祥征;城市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分析应用——以济南市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2004年02期

4 郭敏,王红卫;合作型供应链的协调和激励机制研究[J];系统工程;2002年04期

5 王其藩,徐波,吴冰,贾建国;SD模型在基础设施研究中的应用[J];管理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6 许光清,邹骥;可持续发展与系统动力学[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1期

7 王其藩,李旭;从系统动力学观点看社会经济系统的政策作用机制与优化[J];科技导报;2004年05期

8 尤安军,庄玉良;系统动力学在物流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2年04期

9 戴湘荣,王骏;VMI在“零库存”管理应用中的研究[J];物流技术;2004年06期

10 陈江,曹兆勇;牛鞭效应现象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方式[D];暨南大学;2003年

2 聂军;论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林;;谈古典经济学的专业化分工理论与当代产业集群的演进[J];金融经济;2005年16期

2 杜曙光;刘刚;;横向模块联结下的产业集群竞争力模型[J];综合竞争力;2011年03期

3 李雪;;产业经济学的若干问题研究——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夏大慰教授访谈录[J];经济师;2011年07期

4 刘建;汤临佳;池仁勇;;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研究方法在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4期

5 蔡元成;;分工与经济增长:市场经济与社会福利的角度[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军伟;;浅谈交易费用与产业集群的关系[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2 于树江;戴大双;王云峰;;区域产业创新的集群模式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穆书涛;任巍;;浅谈产业集群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4 王翔宇;;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陈心宇;;马克思分工理论与产业集群[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关于奖励2006-2007年优秀论文的决定[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刘曙光;朱翠玲;;国际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理论进展与海洋创新体系实证[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冯薇;;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探究[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项保华;竞合思维与产业集群[N];解放日报;2003年

2 廖理 汪韧 陈璐;我必须阐明:所有的产业集群都是好的[N];中国经营报;2003年

3 叶翔凤;产业集群模式的合理性与有效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4 李江涛;不应忽视产业深化理论的研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刘刚;产业集群动态效率分析[N];天津日报;2004年

6 本报驻英国记者 何屹;今日视点:外国学者谈如何打造创新城市[N];科技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孙明泉 张雁;区域经济学的创新与本土化[N];光明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王宏宇;强基础重应用 建设一流区域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张东风;企业集群与国家竞争力[N];中国企业报;2006年

10 南京大学博士 郭祥;创新型经济的第三条道路[N];东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春华;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鞠永春;产业集群与地区发展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梁宏;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及其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夏智伦;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惠凯;临港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郑健壮;基于资源整合理论的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易明;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结构、行动与绩效[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剑锋;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黄建康;新经济条件下产业集群与发展动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孝锋;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振飞;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春雨;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登峰;产业集群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雪松;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可持续发展[D];暨南大学;2003年

5 王鸿飞;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6 江蓉;大连市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优化关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张忠湘;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演进过程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8 武晓辉;区域产业集群发育中的个体学习过程的度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刘斯康;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静;农村产业集群的在线社会资本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2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42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9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