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贫困结构范式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本文选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剩余价值 ; 参考:《社会主义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是贫困结构范式的典范,马克思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为主线,分析了同资本一道发展的贫困,他指出,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后,在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驱使和竞争的外在强制作用下,工人的工资不足以维持正常生活,贫困被再生产出来。只有通过工人斗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使工人彻底摆脱贫困。当前中国要加强和完善各项社会政策和制度,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
[Abstract]:Marx's theory of poverty is an example of the paradigm of poverty structure. Marx, taking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 as the main line, analyzed the poverty that developed with capital, he pointed out. Poverty in the period of primitiv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under the external compulsion of the pursuit of surplus value and the external force of competition,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wages of the workers were insufficient to sustain a normal life, and poverty was reborn. It is only through the struggle of workers that communism can lift workers out of poverty. At present,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and perfect various social policies and systems and strengthen social protection for vulnerable group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分类号】: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竖元;;转型时期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博弈分析[J];攀登;2009年06期
2 张运松;;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关系及其再认识[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3 周德海;;论邓小平的改革目标[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王金水;发展服务业与扩大就业空间——从《资本论》有关服务就是商品的论述想到的[J];前沿;2004年10期
5 王欢;;从马克思的资本逻辑到鲍德里亚的符号逻辑[J];前沿;2009年10期
6 文东升;;我国小农生产方式的形态演变及改造理论[J];前沿;2010年19期
7 金崇碧;;实践视阈的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本质和属性观[J];前沿;2010年23期
8 薛俊强;;“个人”“群体”和“社会”和谐共生之社会整合视域的形成——论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J];前沿;2011年07期
9 卢建平;叶玉蕾;;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前沿;2011年08期
10 彭德林;;马克思生活哲学与改善民生的哲学基础[J];前沿;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顾学宁;;当局者清——全球金融风暴、全球性经济危机与世界的未来、中国的作为[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赛依丁·赛里木江;;运用《资本论》观点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延晶津;;《资本论》与资源型城市政府引导性可持续发展探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张开;;干预分配与扩大内需——后金融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韩庆祥;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形态、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命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8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10 成红;马小希;;环境法的本体初探——有限的世界和无限的符号[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欢;超越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沙占华;民生效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欣昱;外资外贸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乃源;通往自由之路[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延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于婷;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构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武威志;我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吴玲;文化全球化影响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银;金融危机的货币哲学解读[D];湘潭大学;2010年
9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罗丽芳;流动人口犯罪发生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若素;;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产生缘由的马克思主义分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周成启;李善明;;历史上的资本观与马克思在资本理论上的贡献——学习《资本论》对历史上各种资本观的评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3 闫正;新技术革命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J];齐鲁学刊;1985年05期
4 岳增瑞;王伟;;帝国主义的相对稳定和发展改变不了必然灭亡的命运[J];山东社会科学;1991年02期
5 石玉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及其启示[J];经济学家;2005年06期
6 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常明明;;论重农学派经济思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现代意义[J];学术论坛;2007年03期
8 赵丽华;赵旭亮;;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论述及其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9 王从军;;信息经济学给《资本论》研究和发展的启示——从《资本论》的暗含假设谈起[J];金融经济;2005年20期
10 袁丽美;;平均利润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当代经济;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小明;;《资本论》中经济利益关系及其现实启示——读《资本论》有感[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2 陈继勇;刘威;;各主要国家知识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与中美经贸关系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陈为民;;珍贵的遗产 宝贵的启示——浅谈孙中山的民生主义[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4 王述英;赵卓;;西方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的经验与启示[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永年;;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辩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汪云兴;谢元态;;十四大以来关于劳动力性质的讨论综述及启示[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缪晓凌;;劳动与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新变化及其启示[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0年会议论文[C];2000年
8 胡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和中国化[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9 颜鹏飞;;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10 杭州市劳动保障学会课题组;;浅谈劳动价值理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铸;“劳动三分论”好[N];人民日报;2001年
2 李惠斌;剩余价值的社会主义分配[N];学习时报;2001年
3 李凌;论“桎梏” [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4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朱柏铭;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8年
5 杜光;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合理性[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6 谢琦;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范畴[N];湖南日报;2002年
7 李凌;论“桎梏”[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8 《学习时报》社 张素峰博士;经济全球化给我们的启示[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李宝善;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N];人民日报;2001年
10 叶振东 作者单位:绍兴市委党校;陈云“综合平衡”思想对我们的启示[N];绍兴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宝;资本·现代性·人[D];复旦大学;2007年
2 杨民刚;经济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李斌;经济发展与贸易区域化:一个新兴古典理论框架及其启示[D];西北大学;2002年
4 刘益;公有制市场经济内生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5 刘启生;马克思主义就业理论与社会主义就业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7 曹彦生;马克思资本理论与西方资本理论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一妍;《资本论》方法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武建奇;马克思的产权思想[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杨慧玲;劳动协作及报酬递增[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召国;剖析新自由主义:理论、政策实践及其启示[D];武汉大学;2005年
2 马宁;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述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光应;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对比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增芬;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发展观及其中国意义[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5 陈福娣;马克思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比较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国志;乌兰夫发展牧区合作社思想及其启示[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7 韩全枝;马克思的资本概念[D];河南大学;2008年
8 高洁;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西北大学;2010年
9 余奕;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下的财产性收入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10 梁翠平;从劳动价值到剩余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2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4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