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出什么手——效率与公平兼得的可能性与双失的必然性
本文选题:效率 + 公平 ; 参考:《学术论坛》2013年07期
【摘要】:文章首先阐明亚当·斯密提出的无形之手(简称无形手)的逻辑:基于人性利己论与不可知论视角的无形手引致效率与公平兼得的可能性与双失的必然性;然后阐明树立正确公平观的重要性与运用凯恩斯提出的有形手调节分配不公的必要性;正确认识无形手与有形手的关系及其正负效应以对症下药;该出之手应是斯密的无形手与有限政府体制内的有形手而非体制外的暴力之手与无限政府的掠夺之手。文章旨在阐明于何种条件下导致效率与公平兼得的可能性与双失的必然性之逻辑:在缺失法治及宪政的条件下,来自民间的暴力之手与无限政府的掠夺之手都必将导致效率与公平的双失;同时着重阐述了一种基于市场宪政体制框架内,在无形手与有形手的协同发挥基础与纠偏作用下,以和平改良的渐进方式实现效率与公平兼得之可能性的理论图景;最后指出构建这一理论图景的意义:只有追求不可能的东西才得到可能的东西;而可能的东西是否成为现实,我们只能尽人事以听天命。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logic of the invisible hand put forward by Adam Smith: the possibility 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both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caused by the invisible hand based on the view of self-interest and agnosticism of human nature; Then the importance of setting up a correct view of equity and the necessity of applying the tangible hand to regulate the unfair distribution of the invisible han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visible hand and the tangible hand and i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are expounded. The hand should be the invisible hand of Smith and the visible hand of limited government system, not the hand of violence outside the system and the hand of plunder of infinite govern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logic of the possibility 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both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that lead to both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in the absence of the rule of law and constitutionalism, Both the hand of violence from the people and the hand of plunder by the infinite government will lead to the loss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emphasizes on the basis and correction of the invisible hand and the visible han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a constitutionalism system based on the market. A theoretical picture of the possibility of achieving both efficiency and equity in a progressive way of peaceful improvement; finally,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this theoretical picture is pointed out: only the pursuit of the impossible is possible; and whether the possible becomes a reality, We can only do our best to listen to heaven.
【作者单位】: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
【分类号】:F0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莫贤梁;;市场社会的鱼与熊掌——效率与公平兼得的理论图景[J];市场论坛;2010年11期
2 莫贤梁;;大自然的隐蔽计划——斯密与康德的无形之手思想诠释[J];理论界;2013年01期
3 莫贤梁;;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从化恶为善到化私为公的自发秩序[J];理论界;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继光;;论经济法的运行机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许思义;;对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再认识[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范翠红;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政治文化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包先康;李卫华;;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理念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彭启福;;波普尔科学客观性理论的“社会学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李伟;;柏拉图《理想国》与当代都市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苏卫国;波普尔反“历史决定论”思想之源起及相关问题试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刘伯兰;谈建俊;;行政权力与社会经济运作之间的关系——王船山经济法律思想研究之一[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舒国滢;;从美学的观点看法律——法美学散论[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10 彭小龙;;陪审团审理微观制衡机制考察——一个以美国为对象的分析实证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柯华庆;;法律效率论[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4 牛可;;早期冷战中美国的国家建设[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5 常婧;;转型社会政治文化系统复杂性结构初探[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刘树君;;经济学中是否存在波普尔遗产?[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刘文霞;;论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改革由增量改革到整体推进的影响[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胡耘通;;矿产资源规划的法治维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敦华;;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原理——批判性自由理论[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陈宇;;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社区的建构——以杭州的实践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光;国有控股企业所有权边界与财务战略取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强;论马克思“社会—国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熊颖哲;政治思想的演变:欧文·克星斯托的右翼化和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郭亚超;建国后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的内在矛盾性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郑宝明;韩国民主转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伍本霞;论张君劢“修正的民主政治”[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胡国金;论和谐社会视阈下党的形象建设[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曾庆果;突发公共事件中公民基本权利法律保障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莫贤梁;;大自然的隐蔽计划——斯密与康德的无形之手思想诠释[J];理论界;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友强;;浅谈邓小平的公平效率观[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周颖,邓晓臻;对“效率与公平”的历史唯物主义人本学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赵卿;;论邓小平的效率公平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4 徐大建;绝对的公平和相对的公平[J];伦理学研究;2004年06期
5 刘斌,刘鹏生;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问题的评述[J];生产力研究;2004年09期
6 华文沛;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浅析[J];社会科学研究;1988年03期
7 肖玉明;效率公平:对人本主义公平观的挑战──兼论改革的社会公平理论[J];理论探讨;1996年04期
8 樊纲;平等、公平与经济发展[J];开放导报;2004年06期
9 王海峰;张忆寒;;公平与效率关系新论[J];求索;2010年07期
10 张亚;论公平分配的标准[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珂;;邓小平公平观刍议[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2 胡华;;产权在自然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初探[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田丽娟;;70-90年代末中(国)印(度)教育投资效率效益的分析比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何晓星;浦亦稚;;平等与效率关系的实质是强弱利益集团的博弈——兼论快乐与嫉妒变量在这一博弈中的作用[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5 彭万力;;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再思考[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6 王思涛;;公平与效率对话:维护社会公平[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7 陈国权;;论公共行政的低效率倾向与监督补救[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8 杜育红;;学校效率:研究的概念框架与计量方法的进展[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9 涂锦;王成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的效率评价[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10 张成渊;;产权界定和效率问题研究[A];2004—2005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公平与效率孰先孰后[N];学习时报;2005年
2 韩强;评厉以宁吴敬琏两教授的公平观[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3 李肃;郎咸平的民粹思维[N];民营经济报;2006年
4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 刘吉;论公平[N];经济观察报;2008年
5 宋圭武;幸福源泉的经济学分析[N];浙江日报;2008年
6 梁捷;自由与效率能否兼得[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7 许小年;许小年:机会平等是公平的核心[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李义平;为什么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带来经济繁荣[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9 武汉大学 曹程恩;论经济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10 化中强;请科学地理解和使用“效益”概念[N];大众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兵;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D];上海财经大学;2003年
2 刘宛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公有产权变革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汤玉刚;论政府供给及其效率[D];复旦大学;2006年
4 林云;技术创新效率的经验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5 褚亮;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6 陈碧琴;基于Tiebout模型的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问题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张车伟;营养、健康与效率[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李春龙;经济增长中的效率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张晓红;我国微观经济组织的效率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孙增武;公平物品的政府供给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闵馨;邓小平社会主义效率公平观探析[D];郑州大学;2001年
2 周俊;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新定位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顺元;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林华开;弗里德曼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臧明义;平等与效率的冲突及其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吕俊杰;公平效率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罗爱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与效率[D];武汉大学;2005年
8 刘敏;邓小平的公平效率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胡骋科;制度变迁的方式及其对效率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吴海燕;效率与公平:理论探析及政策选择[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44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4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