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价值工资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资本经济 + 工资机制 ; 参考:《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摘要】:工资机制决定于经济运行关系而非经济性质关系。在商品和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劳动量工资机制所依存的经济运行条件逐步消失,劳动供求工资机制起主导作用虽然具有必然性,但工资偏低、增长乏力、收入悬殊等问题也不可避免地相伴而生。劳动力价值工资机制不但同我国事实上的资本经济运行相吻合,而且能够弥补劳动量工资机制、劳动供求工资机制的缺陷,应当成为决定我国工资水平的工资机制。
[Abstract]:The wage mechanism is determined by the economic operation rather than the nature of the economy. In the operation of commodity and market economy, the economic operating conditions on which the labor quantity and wage mechanism depend are gradually disappearing. Although the wage mechanism of labor supply and demand plays a leading role, it is inevitable, but the wages are on the low side and the growth is weak. Income disparity and other issues are inevitably accompanied. The wage mechanism of labor value is not only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capit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can make up the defects of wage mechanism of labor quantity and supply and demand, which should become the wage mechanism that determines the wage level of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台州经济研究所;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2010年度科研计划项目(Y201018377) 台州市2011年度社科研究课题(11YAS09)
【分类号】:F0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论卫星;杨林生;;资本经济一般与资本经济关系[J];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11期
2 阮加;阮敬科;;收入分配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1年02期
3 论卫星;;资本经济一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新课题[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宗平;;破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困境的若干设想——以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借鉴[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易培强;;关于共同富裕目标及其实现的思考——重温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J];武陵学刊;2012年05期
3 毛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阻碍因素与路径选择[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程正敏;;收入分配原则演变的合理性与现实收入分配中的问题[J];经济论坛;2011年07期
5 史鹏;;基于截面数据的江苏省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12年10期
6 黄玮;;对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7 张正刚;;关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思考[J];思想战线;2011年S1期
8 毛强;;“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渊源、现实背景及其应对政策[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4期
9 刘德燕;杨增雄;;基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下企业家精神研究[J];特区经济;2012年11期
10 杨林生;论卫星;;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关系“二维度”辨析——基于经济性质关系与经济运行关系的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洪山;我国劳动者报酬份额变动趋势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婷婷;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冯加存;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政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继瑞;论资本经济实现形式的二重性[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2 詹其柽;;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新诠释——评《论资本——资本经济与中国崛起》[J];发展研究;2007年02期
3 胡钧;韩东;;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J];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03期
4 刘敬鲁;;建立“资本经济”概念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J];河北学刊;2010年03期
5 吕乃强;论资本经济的内涵及其运行体制[J];江汉论坛;1998年11期
6 薛宇峰;丁晓钦;;《资本论》和危机与困境中的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前途和出路[J];经济学动态;2007年12期
7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实;1992年11期
8 丁冰;;《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比较[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9 彭海堂;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历程[J];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生明;略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方式[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张村;别跟我谈知识经济[J];开放潮;1999年04期
3 刘春梅;按劳分配是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吕乃强;资本经济的内涵[J];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15期
5 ;关于资本积累规律与劳动力价值变动趋势的讨论[J];世界经济;1982年09期
6 彭仁钧;;实际工资呈上升趋势,劳动力价值呈下降趋势[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7 常昌武;劳动力特殊商品与雇佣劳动制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8 彭仁君;劳动力价值变动趋势的再探讨——与蒋学模同志商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6期
9 金定銮;;浅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属性[J];贵州社会科学;1986年11期
10 束金中;褚秋根;;社会主义劳动力价值的内涵及其运动规律[J];探索与争鸣;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东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评与建设[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2 唐国增;赵慧芳;;《资本论》中关于资本本性的思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全国高师《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世祯;;对陈征所著《〈资本论〉解说》一书的几点商榷[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冯金华;;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蒋学模;;对劳动力商品范畴的再认识[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6 李志强;顾颉;;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困境与重构[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7 陈秀山;刘玉波;;改革时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8 陈秀山;周晓明;;计划与市场功能[A];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C];1990年
9 徐佩华;;论《资本论》对现实经济建设的指导[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胡世祯;;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学说的建立与发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志龙;通货膨胀,,经济运行的大敌[N];新华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柳森;经济学的现实关怀与追问[N];解放日报;2010年
3 郑志国;价值增殖新论[N];广州日报;2003年
4 陈蕾;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养老金制度研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5 浙江省资本与企业发展研究会理事长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 应宜逊;当前中国经济需要凯恩斯主义[N];华夏时报;2009年
6 赵军利;经济运行步入良性轨道[N];中国信息报;2000年
7 纪宝成;急时代所需 传经济要义[N];光明日报;2007年
8 上海交大经院教授、博导 胡海鸥;我国经济学技术运用的“早熟”之忧[N];上海金融报;2009年
9 张曙光;拐点初步形成[N];财经时报;2000年
10 李振东 李金林;论经济数学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N];甘肃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桂兰;私营企业工人劳动力价值实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刘国平;经济系统进化及动因[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3 吴君杨;网络经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视角下农民工工资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2 阿如娜;马克思恩格斯就业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张小健;学习劳动刍论[D];湖南大学;2007年
4 罗跃君;劳动价值论的回顾与思考[D];山东大学;2006年
5 顿红;马克思主义劳动力商品理论在我国的现实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岩;知识经济的内涵及测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曹建奎;县域经济竞争力培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张楠;政府规制基础产业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9 初宁宁;经济危机及其预警指标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江涛;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再思考[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51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51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