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一个两部门索洛增长模型
本文选题:技术创新 + 产业结构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9期
【摘要】:从本质上讲,经济发展是新知识的发现、传播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文章将索洛模型扩展到两部门情形,系统分析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模型的结果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需要引导资本流向新兴产业,以避免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低水平均衡陷阱";二是经济的持续增长依赖于新技术对旧技术的不断替代,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型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
[Abstract]:In esse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discovery of new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motive force for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In this paper, the Solow model is extended to the two-sector case,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s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Two lessons can be drawn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The first is the need to direct capital to emerging industries. In order to avoid the "low level equilibrium trap"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depends on the replacement of the old technology by the new technology, and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growth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is unsustainable.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NDJC 098YB)
【分类号】:F062.9;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玉梅;刘应元;;低碳经济下如何调整出口产业结构[J];经济导刊;2010年09期
2 谭忠富;蔡丞恺;;北京市能源强度分析的完全因素分解方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徐静霞;李锦学;;辽宁省能耗分析与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理论界;2009年06期
4 施静娜;周文魁;;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0期
5 吴凯;蔡虹;蒋仁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年12期
6 徐辉;周文魁;;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研究[J];魅力中国;2009年20期
7 胡玉霞;;甘肃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偏离分析[J];甘肃农业;2008年08期
8 马良;;肥东县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11年23期
9 郑曼莉;;六安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冯丽;白桦;;陕西省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立雨;党兴华;师萍;;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基于1987-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常忠诚;;循环经济视角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探析[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赵晶;李铭禄;陈安;;我国工业能源生产率变动影响分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沈坤荣;蒋锐;;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6 张放陶;郝丽玲;;建设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7 树友林;王怀民;;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8 郭建斌;郭蓓;;陕西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实证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9 杨艳琳;桑玲玲;;我国就业制度的改革与经济增长[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10 张卫东;廖志涛;;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银河证券 左小蕾;细数明年经济形势三大“不一样”[N];中国证券报;2009年
2 记者 周萃;扭转经济下滑局面需从四方面着力[N];金融时报;2009年
3 见习记者 徐欢;野村证券:中国将延续投资热潮[N];证券时报;2009年
4 瑞穗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博士 沈建光;工资上涨带来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动力[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记者 何显春;省建设厅开展中央投资污水垃圾设施项目自查工作[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6 胡梅娟 嵇哲;区域合作为经济增长添活力[N];中国改革报;2003年
7 袁雪洪 李蓓 王文艳;技术创新:“节约型苏南”建设的助推器[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追求经济增长要绷紧“节能减排”这根弦[N];江苏科技报;2007年
9 大江;增长是标 发展才是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海柯;海南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见成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洁;中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作用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许春明;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卢忠宝;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金铎;技术创新促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郭红卫;经济增长视角下的中国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9 张利群;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2 孟苗;我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张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何燕;结构主义哲学视角下的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5 孙起翔;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朱锦娟;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7 张慧;天津市人力资本产业分布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史晓艳;FDI对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业绩、潜力实证分析[D];山西大学;2008年
9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邹博;江苏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80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80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