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者更利己吗
本文选题:经济学者 + 亲社会行为 ; 参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摘要】:近年来,国外学者利用大量的道德实验和调查问卷等实证方法来研究经济学者与非经济学者之间的行为差别,其中多数结果都证明:经济学者普遍比非经济学者表现得更利己,也更缺乏亲社会行为。对经济学者更利己的原因解释分为性别差异假说、自我选择假说和教育灌输假说等。在对其中经典的研究予以梳理和比较之后,本文重点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中经济学者的行为。结果发现: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们有着长期效应,这些学生工作后一定程度上成为金融危机的直接微观推手,而那些经济学教授们也明显表现出忙于寻找借口、推卸责任的道德风险行为。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foreign scholars have used a large number of empirical methods such as moral experiments and questionnaires to study the behavio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conomists and non-economists. Most of the results show that economists are generally more self-interested than non-economists. There is also a greater lack of pro-social behavior. The explanation of the egoism of economists is divided into gender difference hypothesis, self-selection hypothesis and educational indoctrination hypothesis. After combing and comparing the class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ehavior of economists in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udy of economics courses had a long-term effect on students, who, to some extent, became the direct micro-driver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fter working, and the economics professors clearly showed themselves busy looking for excuses. Moral hazard behavior that shirks responsibilit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话语权考虑的国际金融合作策略研究”(09YJC790146)
【分类号】:F091.3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许兴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超;卢泰宏;李伟伟;;中国老年人基于血缘关系的利他性消费行为:实证研究与营销诠释[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丁堡骏;黎贵才;;转形问题真的“最终解决”了吗?——评张忠任先生关于转形问题的解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新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社建;经济学不能做什么[N];文汇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耿建萍;谁动了我们的奶酪?[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3 张五常;经济学重视普通常识[N];证券时报;2003年
4 王京经;谁挖就的财富陷阱?[N];证券日报;2003年
5 ;经济建言无小事 心底无私天地宽[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6 ;都是“机会成本”惹的祸[N];中国化工报;2004年
7 邱兆祥;培育中国的凯恩斯[N];金融时报;2005年
8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何大安;经济学分类与经济学家分工[N];光明日报;2005年
9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杨民;也谈经济学分类与经济学家分工[N];光明日报;2005年
10 陈叶烽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实验表明社会偏好可外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叶烽;社会偏好的检验:一个超越经济人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蕊;西方经济学研究主题的变迁[D];吉林大学;2004年
2 时卫干;中国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83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83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