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道路的早期探索:清季重商思想再评估
本文选题:重商思想 + 发展道路 ; 参考:《思想战线》2012年02期
【摘要】:清季重商思想阐释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发展观,重商论者将历史、社会、文化、制度、近代世界观等各种因素嵌入到经济问题的分析之中,探讨了中国如何发展近代生产力、构建近代生产关系等重大问题。强烈的忧患意识、救亡精神和经世使命感使重商思想呈现出独立意志、奋起赶超的鲜明特质,其关注人的发展,尝试古今、中西结合以及动态、开放、整体协同的系统发展观,开启了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新路向。
[Abstract]:The thought of mercantilism in Qing Dynasty explains a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view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The mercantilist embed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history, society, culture, system, modern world outlook and so on, into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develop modern productive forces and construct modern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in China. The strong sense of suffering, the spirit of saving the nation and the sense of mission make the mercantilism show an independent will, rise up and catch up with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surpassing,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ry the system development view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western combination and dynamic, open and overall cooperation. It opens a new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in China.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语境下的发展经济学:晚清重商思想研究”阶段性成果(11YJC79021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阶段性成果(20110491642) 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项目“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强;;浅论司马迁的商业思想[J];广东科技;2011年12期
2 李欣广;;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推进[J];海派经济学;2010年04期
3 ;有限的均衡,无限的演化——演化经济学人陈平教授寄语[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10年01期
4 井阳军;;简论“自然生产力”在经济转型中的基础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7期
5 王永龙;;我国高碳发展模式下的碳生产率增长分析[J];经济学家;2011年09期
6 郑海燕;;生产力超常发展和人类社会革命性进步的价值基础——《创新劳动价值论》综述[J];中外企业家;2011年11期
7 李文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生活方式[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程文汇;;基于西方两大经济理论下我国政策主张浅谈[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4期
9 张笑扬;;意识形态话语的纠缠与厘认——全球化视阈下新自由主义、普遍主义与历史主义的再考察[J];攀登;2011年03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武普照;吴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学内涵及相互关系[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2 杨金鹏;魏怀斌;;知识经济与国家创新体系[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3 卫建林;;哥本哈根会议和中国生态经济[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岭泉邋单厚军 陈俊彦;走出平衡与不平衡发展道路的两难境地[N];河北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望田;“拉美化”的标签不能随意贴[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中央编译局 曹荣湘;国外发展观演变的新趋势[N];北京日报;2007年
4 严书翰;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婷;成功的“中国之谜”更具吸引力[N];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黄天香;“中国现象”呼唤“中国理论”[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高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一般进程的特殊表现形式[N];学习时报;2006年
8 国家计委对外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宋群/执笔;国际变局与中国经济[N];中国财经报;2001年
9 张磊;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N];光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评论员 张志勇;中国需要说真话的经济学家[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佳;中心—外围理论的演进及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京玉;列宁经济正义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83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83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