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论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的逻辑关系

发布时间:2018-06-06 17:24

  本文选题:公共经济 + 民间经济 ; 参考:《学术交流》2011年02期


【摘要】:公共经济是社会公共部门为增进公共福利通过政府调控而进行的公共物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民间经济是个人、企业等经济主体在市场机制调节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私人物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是对立统一的逻辑关系:一方面,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统一于经济实践中,后者是前者的前提和基础,前者为后者提供服务和保障,二者同时产生,并有着类似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二者在主体、目的、功能、运行机制、满足需要的性质及客体等方面相互区别,又在资源占有和社会经济系统中此消彼长;另外,二者的良性互动促进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公共经济、民间经济领域存在着大量问题,只有优化二者关系使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达至帕累托最优状态才有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和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Abstract]:Public economy is the general term of economic activities such as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exchange and consumption of public goods carried out by the public sector in order to promote public welfare through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control. Private economy is a general term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which individuals, enterprises and other economic entities, under the regulation of the market mechanism, take the maximization of profits as the goal to produce, distribute, exchange and consume private goods. Public economy and folk economy are logical relations of unity of opposites: on the one hand, public economy and folk economy are unified in economic practice, the latter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the former, the former provides services and guarantees for the latter, and both come into being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other hand, they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terms of subject, purpose, func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nature and object of meeting needs, and rise and fall in the possession of resources and in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s.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t present,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public economy and folk economy in our country. Only by optimi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promote each other, can the Pareto optimal state be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inclusive growth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分类号】:F06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小宏;;再论税收的概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2 朱刚;;“一事一议”制度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难题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3 杨莉芸;;提高粮农积极性的制度安排[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4 祝祖强;铁路基础设施使用费若干问题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睢党臣;王征兵;;取消农业税条件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3期

6 王洪会;;循环经济的税收支出推进途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钟健,邓大悦;财产税制改革:国际借鉴与改革方向[J];财经科学;2003年03期

8 来英;减税: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杨志勇;;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理论的回顾与展望[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7期

10 黄新华;;国家统一或分裂的决定因素: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昱;马文博;;试论限制开发区内的耕地保护问题[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彦林;当代中国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关系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利敏;基于农田保护的农户经济补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丁同欣;旅游企业集群商业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王椿元;混合产品成本补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李国强;政府采购理论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闫威;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杜威漩;中国农业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陈大鹏;城市战略规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潘力;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高等教育投融资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诸培新;农地非农化配置:公平、效率与公共福利[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银萍;农村饮用水取水模式及其保障措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于吉京;张谷英村社区参与旅游经营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解海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其对河北林业影响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吴佳音;浙江房地产税收风险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苏畅;中国地方政府由“经营企业”转向“经营辖区”的原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沈丹凤;农民工市民化的公共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赵忠学;加强粮食经纪人监管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林丽;城乡基本公共品均衡配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华英;上海市经济适用房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爽;论票务系统建设与艺术院团改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俊发;教育产业及其发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2 王彦林;;当代中国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关系优化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张跃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经营城市的几个理论问题[J];城市;2003年01期

4 刘明远 ,刘焕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宏观调控[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2期

5 潘照安;;完善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6期

6 段国旭;;省以下财政体制导向研究:基于经济资源合理配置与流动视角[J];财贸经济;2009年06期

7 蒲志仲;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与公共经济的区别─—兼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改革与调整[J];理论导刊;1998年09期

8 张馨;论中西方关于财政概念的分歧[J];财经研究;1992年04期

9 薛维君;公共经济学的非公共理解——读《中国公共经济体制改革与公共经济学论纲》[J];经济论坛;2003年21期

10 薛维君;公共经济学的非公共理解——读齐守印《中国公共经济体制改革与公共经济学论纲》有感[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惠凌;赵征;苏拉玉;马永富;李俊岩;;INT_LOCK(连锁块)在CFC编程中的应用[A];2009年河北省冶金学会炼钢—连铸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潘雪莲;;词典中名词释义模式的选择[A];中国辞书学会第六届中青年辞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雷雯;;试论公共经济范围与政府社会管理重点领域[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4 陈洁英;;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关系[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5 孙广仁;;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A];中医理论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姚建华;;“三个代表”思想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逻辑关系[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1年

7 刘培育;;逻辑与生活[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耿桂珍;;逻辑在英汉口译听辨、笔记与译文中的应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新夫;戴捷敏;;“现金为王”理财观下财务报表逻辑关系的重构[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梁晓玲;;掌握确切信息克服外贸英语翻译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海涛;分析报表逻辑关系 揭开投资收益之谜[N];中国税务报;2007年

2 周天勇;中国公共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N];学习时报;2009年

3 记者 宋凯 刘国旺;“公共经济体制高层论坛”在冀举行[N];中国财经报;2008年

4 高成华 邱力生;发展公共经济对改善民生的作用[N];人民日报;2009年

5 苏征兵、欧阳媚峰 见习记者 戴志成;“非公36条”,,民间经济的权利宪章[N];民营经济报;2005年

6 记者顾兆农;江苏民间经济日趋活跃[N];人民日报;2003年

7 记者 曹世功;中韩民间经济协议会联席会议召开[N];经济日报;2007年

8 记者 贺瑛 通讯员 李兴鸣;韩国民间经济团来安考察[N];安阳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许承纪;民间经济社团为何发展迅猛?[N];桂林日报;2005年

10 高培勇;中国公共经济研究的一朵新葩[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彦林;当代中国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关系优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志鹏;激励与约束: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3 林植;基于策略的访问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刘华;收入差距与城镇教育回报率的逻辑关系解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熊鹰;施工项目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和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韩洪伟;油画笔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7 张爱芳;基于扩展有向图的复合攻击模型及检测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威;基于可靠性的热网结构及其输送备用能力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张社安;湖南省税收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周忠宝;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概率安全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巢陈思;农村民间经济组织法律地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琳;1970年以来西方公共经济研究的方法论演进:阶段及特征[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3 陈丽蓉;虚假会计报表的审阅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刘炼;我国法务会计体系框架的构建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吴源;第一人称叙事:书信体与非书信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刘进;国内港口市场运行规范化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7 单黎明;中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行绩效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陈凤云;英汉同声传译中逻辑关系的理解与表达[D];吉林大学;2012年

9 盛迪韵;语篇连接词作为教材编写中的学习任务[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金平;多竖井公路隧道通风网络理论及其应用[D];长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87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87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5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