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社会中的贫困:加尔布雷思的政治经济思想研究
本文选题:加尔 + 雷思 ; 参考:《哲学研究》2013年09期
【摘要】:正20世纪50年代,美国进入了富裕社会,但贫困问题依然存在。与以往时期的贫困不同,富裕社会的贫困问题有了很大的变化,加尔布雷思将这种社会中存在的贫困问题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的贫穷,一种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贫乏。对这两种贫困问题,加尔布雷思是通过与富裕社会中私人财富与产品的富足的对比来展开分析的。加尔布雷思对当时美国社会问题作了现实反思,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分析了富裕社会中贫困的根源、贫富不均现象存在的动因,提出了富裕社会中贫困问题的解决之道,对富裕社会的目标也阐述了自己的设想,这些思考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在解读加尔布雷思的《富裕社会》和《美好社会》两部著作的基础上,解析富裕社会中存在的贫困问题,以此来阐释加尔布雷思的政治经济思想。
[Abstract]:In the 1950 s, the United States entered a rich society, but the problem of poverty still exists. Different from the poverty in the past, the problem of poverty in the rich society has changed greatly. Galbraith divides the poverty problem in this society into two kinds: one is the poverty of human beings, the other is the poverty of public goods and services. The Galbraith analyses these two kinds of poverty by comparing them with the abundance of private wealth and products in rich societies. Galbraith made a realistic reflection on the social problems of the United States at that time. On this basis, he further analyzed the root causes of poverty in the rich society,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of inequality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d put forward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poverty in the rich society. To the rich society's goal also elaborated own idea, these ponders all have the positiv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Galbraith's two works, the Rich Society and the better Societ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poverty in the rich society and explai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houghts of Galbraith.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F0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祖社;;“富裕社会”的正义信仰何以可能——社会“公共价值”的实现逻辑[J];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荣茂;刘学敏;;中国工业用地利用的数理分析与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8年07期
2 陈国铁;杨邦勇;;台湾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及景气高峰期调控的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陈端计;詹向阳;;贫困理论研究的历史轨迹与展望[J];财经政法资讯;2005年06期
4 刘淑青;从养老金法看英国福利制度的制约因素[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刘峰;;定西贫困地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6 赵泉民;;孙中山的合作经济思想论[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刘禹麒;;“涨价归公”思想溯源及评析[J];广东土地科学;2012年03期
8 王文军;黄丽;;公共投资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截面数据的分析[J];当代财经;2012年10期
9 李艳飞;刘俊业;翟磊;;溢价回收视角下的城市生态治理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研究——从滇池生态保护费谈开去[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1期
10 王珏;;金融危机与经济法的干预工具——重庆实践的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丹;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朱静辉;地权增值分配的社会机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泠烨;城市规划法的产生及其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法威;平均地权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林广;移民与纽约城市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王大超;转型期中国城乡反贫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澜;伍德罗·威尔逊社会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汤剑波;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积多;社会转型时期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丁翌;英国艾德礼工党政府住房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漾;“普惠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4 倪静;重庆市地票交易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曹裕;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嘉碧;基于土地租税费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齐政;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唐晓华;农村土地征用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的体制原因[D];复旦大学;2011年
9 谢彦;功能优化视角下的中国土地税制改革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刘文光;东湖开发区土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正聿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云卿;俄罗斯企业的加尔茨堡模式[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2期
2 朱自清;;加尔东尼市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06期
3 大正;俄后贝加尔科学研究院弗列什廖尔·В·И访问山西[J];山西地震;1996年01期
4 布兰太·多斯江;;哈萨克文学的金摇篮一对唱[J];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01期
5 伊犁州党校课题组;李晓喻;;新源县加尔吾提库勒村扶贫对策研究[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4年03期
6 杨先志;垂钓贝加尔[J];中国钓鱼;1995年10期
7 经纬;;世界上最漂亮的“水管” 古罗马的高架桥——加尔桥[J];城市;2006年02期
8 赵立枝;贝加尔经济论坛见闻和联想[J];西伯利亚研究;2000年06期
9 苏鸿英;;印度贾姆纳加尔市——全球黄铜废料的消纳地[J];资源再生;2013年03期
10 张青松;加尔布雷思谈下一个千年的挑战[J];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廖先旺;法国倾力保护加尔桥[N];人民日报;2006年
2 王文新;市人大友好访问团圆满结束对俄罗斯安加尔斯克市访问[N];锦州日报;2010年
3 林合;俄罗斯近百人命陨母亲河[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4 李萌蕊 记者戴畅;王铁成会见安加尔斯克友好经贸代表团[N];锦州日报;2012年
5 英国剑桥大学劳特派特国际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宋杰;法官不应做堂·吉诃德[N];法制日报;2012年
6 记者 陈力波;吉木乃县干部牵手贫困户[N];阿勒泰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王云 张峗;阿合加尔村农民扎堆买电脑[N];伊犁日报(汉);2008年
8 李;印度加尔克汉德为米塔尔钢铁公司的投资积极准备[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9 记者 李含;巴基斯坦国家科技大学校长穆罕默德·阿斯加尔访问清华[N];新清华;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谷学涛;加尔金内什,再赴“蓝金”之约[N];中国石油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朝立;从教派间对话到合一的教会—孔加尔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本文编号:2030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30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