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两要素动态优化——基于Solow模型对宏观经济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18 01:58

  本文选题:宏观经济 + 产业资本 ; 参考:《开发研究》2012年05期


【摘要】:本文在索洛提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对资本要素细分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拓展为三变量的宏观经济动态发展模型;并运用相位图的分析方法对模型所讨论的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定性分析,以说明由于金融行业的虚拟性对实体经济层面的作用机理。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proposed by Solow, this paper divides the capital elements into industrial capital and financial capital, and expands to a three-variable macroeconomic dynamic development model.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the fictitious effect of financial industry on the real economy level, this paper make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rend discussed by the model by using the analysis method of phase diagram.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
【基金】: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深化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应对研究——基于金融合作与能源合作视角”(09BJL006) 2011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关系研究”(10JZD005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中国与中亚国家金融合作研究,(12BJL059)
【分类号】:F830;F062.9;F2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丽丽,赵静敏;中国经济增长原因初探[J];商业研究;2005年08期

2 刘拥军;论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J];财经科学;2005年05期

3 何问陶;王成进;;虚拟经济下经济增长模式研究[J];财贸研究;2006年02期

4 张明星;孙跃;朱敏;;技术模仿、技术创新的战略选择模型和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5期

5 吴道银;;人力资本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李志成;;从博弈角度看分配政策的制定[J];北方经贸;2006年08期

7 苗红,韩文秀;教育经济混沌动力学模型构建及应用[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2期

8 杨远飞;教育与贵州农村脱贫的关系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樊元;惠树鹏;;甘肃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1期

10 刘峰涛,王鲁梅;农业机械化外部性的经济分析及其政策阐释[J];中国农机化;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友才;韦倩;黄少安;;引入制度因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任保平;刘丽;;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描述、界定与理论解释[A];“改革30年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魏翔;;引入环境与可持续性的中国新增长模型[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4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5 黄晓芬;诸大建;;资源生产率和循环经济[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金沛;高新技术经济发展:技术、制度与资本的耦合[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黄先海;蛙跳型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3 陶长琪;IT企业成长的机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4 董秘刚;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5 慈勤英;失业者再就业选择的制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吴信如;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增长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徐小飞;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8 陈在余;需求约束下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王风云;经济政策作用机制与经济周期波动相关性的动态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吕盛行;贸易与增长[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娜;外资与东亚经济增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青岛大学;2004年

2 李晓雯;河南省经济增长质量分析与对策[D];郑州大学;2003年

3 尹衍梅;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解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岳龙华;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5 辛春来;行业分析的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吴喜龙;中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董智明;河北省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石东楠;贸易、创新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D];浙江大学;2004年

9 彭利;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10 刘毅群;体现型技术进步、设备投资与TFP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振东说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J];中国金属通报;1997年32期

2 赵元元;李生荣;;1997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和基本政策取向[J];陕西政报;1997年02期

3 任文超;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谈物资“银行”的运作[J];中国储运;2005年04期

4 郑京平;也说消费价格指数与房价[J];开放导报;2005年04期

5 天一;宏观经济棋局:平稳增长还是放缓下行?[J];中国外汇管理;2005年07期

6 杨茂;;中国消费者信心与消费需求拉动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06年01期

7 李月娇;;2006年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展望[J];世纪桥;2006年02期

8 李宁卉;;论政府对市场与经济的宏观调控[J];北方经贸;2008年01期

9 宋巧;董静;;体育用品出口贸易与我国宏观经济[J];中国对外贸易;2008年05期

10 顾巧明;胡海鸥;;宏观经济的不均衡及政策取向[J];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晓梧;;中国体改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在“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上的主持词[A];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俊梅;黄国石;;宏观经济理性预期控制模型与解析[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戴锋;韩枫;叶春林;;基于偏尾分布的发展力模型及实证分析[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萧灼基;;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A];首届晋商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戴锋;梁玲;秦子夫;;产业发展力的衍生过程模型及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戴锋;吴松涛;秦子夫;;产业进步的潜在动力:管理发展力及其衍生过程模型[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2006:四大调控关键词透出宏观经济运行轨迹[A];地市级投资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魏加宁;;体制改革与宏观经济[A];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家壮;;宏观经济调控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0年

10 宋跃征;;在中国制造业PMI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建锋;宏观经济连续四月处于“绿灯区”[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左小蕾;地震不会影响今年宏观经济增长预期[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张锐;房地产“提款机”运行渐缓 美国宏观经济面临变数[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4 上海复地集团营销中心 王水田;上海楼市四大趋势突显[N];房地产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申林英 闫立良;全面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N];证券日报;2006年

6 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副所长 贾品荣;2008宏观经济:六大威胁不容忽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7 陈济军 马青 刘可;2007年中国经济期待与挑战并存[N];证券时报;2006年

8 储著胜;扩大内需是破解经济困局的关键[N];证券时报;2007年

9 邢飞;我国经济再次步入趋热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张立伟;地产与金融进入相互挟持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劲锋;房地产价格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陈普;FAVAR及其时变模型在中国宏观经济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丁秀英;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信贷配给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雪燕;门限模型及其在我国宏观经济研究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09年

6 温建宁;供应链管理及统计数据识别处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李岚;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世刚;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9 鞠可一;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及其预警知识库系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刘长霞;经济转轨时期中国银行业反行政垄断与促进竞争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磊;产业资本在A股市场增减持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邓维;产业资本增持的信号显示机制[D];暨南大学;2011年

3 谢周亮;对转型期宏观调控的依据和策略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李思;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5 严琳;重庆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及其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6年

6 沈忱;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薛英;中国房地产周期及与宏观经济间互动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韩江波;中国宏观经济现实的博弈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9 覃树勇;中国广告业与宏观经济关系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李辉;我国房地产市场风险的测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33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33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6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