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不确定性——一种经济哲学视角的考察
本文选题:不确定性 + 经济学 ; 参考:《人文杂志》2013年01期
【摘要】:长期以来,正统经济学要么无视不确定性的存在,要么把不确定性视为威胁,要么以假定的方式放逐对不确定性的研究。这不但与当今世界日益进入深度不确定性的事实不符,而且与现代科学揭示的不确定性世界观自相违背。细加追究可以发现,即便是经济学视域中的不确定性也会涉及很多哲学层面的问题:何谓不确定性?存在哪些不确定性类型?其界分标准是什么?不确定性与概率论、知识观、理性观和预期的关系如何?其哲学思想渊源如何?所有这些问题与经济理论有何内生关系?等等。一旦这些问题获得合理的解答,不确定性蕴含的如下经济理论意义就会凸显出来:不确定性是对机会的一种量度;不确定性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不确定性开辟了经济学思维的新空间;不确定性提供了观察经济问题的新视角;不确定性建构了经济学话语的新体系;不确定性开启了解释经济世界的新范式。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orthodox economics has either ignored the existence of uncertainty, regarded it as a threat, or banished the study of uncertainty in a hypothetical manner. This is not only in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the world is increasingly deeply uncertain, but also contradicts the uncertain worldview revealed by modern science. Even the uncertainty in the economic horizon can be found to involve a lot of philosophical questions: what is uncertainty? What types of uncertainties exist? What are the criteria for its demarcation?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certainty and probability theory, knowledge view, rational view and expectation? What is the origin of his philosophy? What is the endogen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 these problems and economic theory? Wait Once these questions have been solved reasonably, the following economic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of uncertainty will be highlighted: uncertainty is a measure of opportunity, uncertainty is a way of human existence, uncertainty is a measure of opportunity, and uncertainty is a measure of opportunity. Uncertainty opens up a new space for economic thinking; uncertainty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observe economic problems; uncertainty constructs a new system of economic discourse; uncertainty opens a new paradigm for explaining the economic world.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基金】: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项目号:09&ZD001)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C72006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十八批面上资助项目(项目号:2010048056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雪魁;;混沌、不确定性与经济学认识论[J];江汉论坛;2009年01期
2 张雪魁;;走出二元世界的樊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使命[J];人文杂志;2008年06期
3 张雪魁;;主流经济理论的三个替代性假设[J];天府新论;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二元 多元 和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牛振宇;;在校大学生英语学习投入与预期收益的调查——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潘洪刚;王礼力;;基于“蛛网理论”的农产品市场风险成因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4 王寅丽;不完全理性与经济伦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赵建;对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识之我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曾中秋;以德治国的基础分析——从“经济人假设”谈起[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7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刘伟,黄桂田,李绍荣;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朱富强;;法经济学在立法中的应用审视——主流的经济分析法学之批判[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10 吴永忠;论信息机制转换与技术创新[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璐;周晓唯;;监管“监管者”是保障食品安全重中之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条件下的最优激励契约模型研究[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锦洪;;交易、合同和合同法的演进逻辑——基于“主体思维方法”的分析框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胡志高;;网络时空格局的特点[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5 潘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经济改革[A];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活力与发展[C];1991年
6 仉建涛;胡义刚;;现代市场秩序:自然秩序与人为秩序的耦合——基于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分析[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7 顾学宁;;自由金融制度、全球经济秩序与中国金融制度的创新[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李建德;;平等或不平等的效率分析——论新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公正观[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张存刚;田彦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的“人”及应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存刚;田彦平;;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指导意义[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温博慧;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系统性风险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玲;基于复杂性范式视角的科学发展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玮;新自由主义的实践后果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丁晖;法院内置强制性调解制度的正当性分析和立法展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任书丽;企业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6 黄杰;浅析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江南大学;2010年
7 李艳春;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网络语言的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卜实;论合同自由的法律规制[D];安徽大学;2010年
9 薛翠翠;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宋珊珊;现代形声字层级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雪魁;李斯特生产力理论:唯物史观研究中被遮蔽的视界[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2 W·布莱恩·阿瑟;经济中的正反馈[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8年06期
3 张雪魁;;李斯特经济学与历史唯物主义——兼与张一兵先生商榷[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4 刘国光;谈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20期
,本文编号:2036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36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