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制度的实践理性及三个维度
本文选题:制度 + 实践理性 ; 参考:《理论与改革》2012年06期
【摘要】:制度的实践理性既是尚待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现实社会必须正视的急迫实践问题。本文从哲学和制度经济学的不同视角提出,实践是制度的基本功能,实践理性是制度的本质属性;制度的实践理性有价值理性、经济理性和工具理性三个维度。研究、制定和落实制度,必须善于从价值理性维度研究制度的公平性问题,从经济理性维度研究制度的有效性问题,从工具理性维度研究制度的可行性问题。这样有助于深入地把握制度实践的关键方面,从而有效地提高制度的效率。
[Abstract]:The practical rationality of institution i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problem to be deeply studied, but also an urgent practical problem that must be faced up to in the real societ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philosophy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practice is the basic function of institution, practical rationality i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institution, and practical rationality of institution has three dimensions: value rationality, economic rationality and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To study,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the system, we must be good at studying the fairness of the system from the dimension of value rationality, the validity of the system from the dimension of economic rationality,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from the dimension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This will help to grasp the key aspects of institutional practic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分类号】:F091.3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俞吾金;一个被遮蔽了的“康德问题”——康德对“两种实践”的区分及其当代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李小科;杨鸿江;;哈耶克对“理性”和“理性主义”的“正名”[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姚大志;;正义的张力:马克思和罗尔斯之比较[J];文史哲;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陈林;吴天德;;产业结构变动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陆德生;纪荣荣;;江泽民民主宪政思想初探[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7 潘艳红;;论行政垄断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8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10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陈少晖;朱珍;;国有资本投资体制改革30年:演变轨迹与趋向前瞻——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6 宋妍;晏鹰;;社区共享资源自发供给的异质性效应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7 徐美银;;外部环境变化、主体认知互动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8 程宇;;引入“政府型强互惠”假设的不完全资本市场的演化[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9 张震;;民有金融、民间财团和社区银行——基于浙江温州、台州案例的比较制度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10 付才辉;;制度的分层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杨世木;我国体育信息资源配置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靳明;我国女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章于芳;后危机时代我国银行接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小芳;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低效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向东;;人的经济价值、制度与经济增长[J];大众商务;2010年06期
2 李松龄;制度变迁的动因与效应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彭文平,肖继辉;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关联效应[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1期
4 曲文轶 ,汤吉军 ,谢作诗;“制度变迁模式比较”研讨会综述[J];世界经济;2001年12期
5 何恒远;结构调整、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三者互动关系研究[J];山东经济;2001年05期
6 周小亮;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的不同理论解说及其缺陷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2年03期
7 徐雷;论制度选择与经济增长[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郭忠华;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变迁研究的三大范式[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9 张_";;对发展我国市场中介组织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科技与管理;2006年01期
10 马继青;;制度变迁成本的成因分析[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前言[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黄少安;;多元制度变迁主体及其角色转换假说[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3 马中东;;基于分工视角的制度变迁和产业集群演化[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4 张威;;悖论式制度变迁:经验主义转型的可能与局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马江;章尺木;;关于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雷国雄;陈恩;;制度变迁:一个拟生物演化模型[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7 曾奕;;制度变迁与澳门经济增长探析[A];“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刘伯恩;;论推进循环经济中的制度变迁[A];资源·环境·循环经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宋圭武;;制度问题之我见[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昕竹;反垄断:制度变迁[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2 梁捷;大脑记忆与制度变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梁捷;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经济学[N];南方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赵晓东;以个案形式推动制度变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本报记者 王梓;推动制度变迁的学术力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6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沈国兵;探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经济规律[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赵晓雷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 经济学教授 张晖明;经济学的“本土化”实验[N];文汇报;2009年
8 曾毅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制度突变理论:一种解释制度变迁的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周其仁;制度变迁与知识方向[N];经济观察报;2011年
10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群刚;制度变迁对长期经济绩效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及应用[D];清华大学;2002年
2 樊根耀;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3 赵勇;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形成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李巍;制度变迁与美国国际经济政策[D];复旦大学;2009年
5 许文彬;信息结构、制度变迁与金融风险演进[D];厦门大学;2003年
6 李卢霞;FDI、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9年
7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辛宝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李晓冬;所有权内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铭;“三角螺旋”制度变迁模型及其应用[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泗阳;制度变迁理论的案例分析——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水权制度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代琳琳;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河南大学;2008年
3 马宁;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述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昝金淼;兴福模式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5 韩中元;交易费用、资源再配置与经济增长[D];辽宁大学;2009年
6 倪玲玲;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逻辑关系研究的一个视角[D];厦门大学;2008年
7 岳鹏;影响制度变迁的权力因素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韩立鑫;制度与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5年
9 唐玉秀;制度创新的内在逻辑与延伸[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赵岳阳;制度变迁中利益集团的行为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69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69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