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关系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30 03:33

  本文选题:土地集约利用 + 碳排放强度 ; 参考:《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本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测算其土地利用集约度和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对城市圈土地利用集约度和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脱钩模型对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利用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表明:2002-2010年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是提高的,2010年为0.8051,年均增长2.06%,但其内部城市单元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明显;2002-2010年城市圈土地利用平均碳排放强度逐年增加,2010年为0.1008万t/km2,年均增长10.42%,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呈高度正相关,总体上处于未脱钩状态,但已有明显脱钩趋势,说明城市圈土地利用正朝着高水平、低排放发展。
[Abstract]:Taking Wuhan City Circl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calculates the intensity of land use and carbon emission, and analyze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intensity a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n urban area. Finally,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decoupling model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intensive use level and land use carbon emission in urban area.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intensive land use level of Wuhan Urban Circle from 2002 to 2010 is improved, which is 0.8051 in 2010, 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of 2.06. However, the difference of land use intensity in urban units is obvious. The averag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land use in Wuhan Urban Circle from 2002 to 2010 is significant. The annual increase is 1008 t / km ~ 2 in 2010, with an average annual increase of 10.42, which is in the rising stage of "inverted U-shaped" curve. The intensive land use in urban area has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arbon emission of land use and is not decoupled on the whole, but there is a clear trend of decoupling, which indicates that land use in urban area is developing to a high level and low emission.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湖北土地问题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土空间管制下土地非均衡发展及空间外部性扩散机理与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研究”(编号:7137309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圈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政策研究:武汉城市圈实证分析”(编号:09BJY039) 湖北省国土资源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GTZY2013A01) 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号:WHJT-ZH-2010-1181) 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编号:T2010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编号:2013YB14)
【分类号】:F301.2;X19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雷广海;刘友兆;陆效平;;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2 曹伟;周生路;吴绍华;王军;檀学勤;张忠金;陈理凤;;城乡土地精明利用测度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1期

3 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DEA)[J];科学通报;2000年17期

4 王明舒;朱明;;利用云模型评价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5 赵先超;朱翔;周跃云;;湖南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赖力;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苏;;合肥经济圈高技术产业R&D效率比较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韩锁昌;王兵;侯军岐;;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3 王彬;傅贤治;张士康;;基于综合“DEA-偏好锥”模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效率评价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4 王棵;于苏俊;;基于DEA的农业循环经济相对有效性评价——以四川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5 宁攸凉;王征兵;宁泽逵;;四川省散养户饲养生猪的生产效率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6 张伟强;;基于DEA的广东农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7 周婷婷;毛春梅;;我国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8 缪磊;胡松山;;基于DEA的开发区企业土地利用效率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9 陈遵一;;安徽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7期

10 岳大鹏;王会;王亮;;基于DEA模型的陕西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辉;荣幸;;加入风险因素的我国寿险公司效率研究——DEA与经济资本方法[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2 张青山;张昭杰;;企业生产系统效率评价的DEA方法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梁慧贤;简俭敏;江淮安;于艺海;;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及其效率影响[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韩松;焦文龙;;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陈志芬;邢涛;尤秋菊;朱伟;;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便利性评价[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段一群;;国内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与实证测度[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公文;傅媛媛;王丹蕾;王兵;李媛;张华;徐涛;刘玉兰;;数据包络分析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评估中的应用[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赵tJ;尹成远;;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效率分析——基于DEA的生产前沿面理论[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9 刘建新;林爱文;;基于DEA方法的农用地生产效率评价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鲁春阳;文枫;杨庆媛;张鹏飞;藏波;;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重庆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林;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支出方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吴雷;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赵富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李兆琼;含有双性变量的系统的DEA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杜娟;基于DEA理论的排序研究以及两阶段网络结构效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王贵荣;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勇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效率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惊涛;基于DEA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诚;煤炭企业安全经济模型建立与投资决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瑶;契约型高校后勤的绩效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张宏琴;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业绩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崔丹心;基于DEA模型的中国家电产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徐欣;我国高校科技资源配置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李新凯;数据包络分析在数字资源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徐常艳;基于DEA的钢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燕萍;陈晖;卢向荣;刘炜;;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2 胡金明;中国泥炭资源蕴藏的空间格局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张健;濮励杰;彭补拙;;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4 杨志荣;吴次芳;靳相木;姚秋萍;;基于DEA模型的城市用地经济效益比较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5 肖红艳;袁兴中;李波;颜文涛;;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李凤霞,张德罡;草地退化指标及恢复措施[J];草原与草坪;2005年01期

7 吴家兵,张玉书,关德新;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方法与进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8 李玉文;王楠;孙s,

本文编号:2084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84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b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