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预期学派货币中性理论在中国的实证检验
本文选题:货币中性 + 理性预期学派 ; 参考:《经济问题》2011年03期
【摘要】:利用中国1994年以来的经济数据,通过建立ARIMA模型和二阶段OLS模型对理性预期学派货币中性理论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内中国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与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都有显著影响,且非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影响更明显;但从长期看,预期货币与非预期货币对产出的正负效应相互抵消,中国货币政策表现为长期渐近中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economic data of China since 1994, Arima model and two-stage OLS model are established to test the monetary neutrality theory of rational expectation school.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both expected and unexpected money supply shock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utput in the short term, and the impact of unexpected money supply shocks on output is more obvious in the long ru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expected and unexpected currencies on output counteract each other, and China's monetary policy shows long-term asymptotic neutrality.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91.35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先开,邓述慧;货币政策中性与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2 陆军,舒元;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3 刘斌;货币政策冲击的识别及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1年07期
4 孔丹凤;Bienvenido S.Cortes;秦大忠;;中国货币政策省际效果的实证分析:1980-2004[J];金融研究;2007年12期
5 许冰;叶娅芬;;基于理性预期模型的最优货币政策的选择及应用[J];统计研究;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国民;钟俊芳;;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二元经济的研究视角[J];北方经济;2007年10期
2 倪鹏翔;;从货币政策效应看我国转轨时期的货币政策特点[J];北方经济;2007年18期
3 张琦;;在SVAR模型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20期
4 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王剑,刘玄;货币政策传导的行业效应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5期
6 马瑞华;从利率弹性看货币政策的扩张功能[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S3期
7 王涛;我国产出、货币供给与价格关系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03期
8 袁永德;邓晓兰;陈宁;;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管理与国库现金管理之间的协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9 李晓芳,高铁梅,梁云芳;税收和政府支出政策对产出动态冲击效应的计量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2期
10 刘鹭;货币政策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有效性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曹永琴;李泽祥;;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2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赵伟;;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述评[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卢盛荣;李文溥;林光平;;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王君斌;李阳;;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杰;基于机制转移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效应不对称性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2 钟子明;中国“超额货币之迷”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尹燕海;物价稳定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构建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4 戴建军;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宋健;中国超额货币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宋金奇;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焦巍;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效率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8 庄佳;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韩云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前瞻性分析[D];辽宁大学;2009年
10 赖溟溟;货币政策稳定化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文皓;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孙亚星;我国货币供应量因素分解模型与ARIMA模型预测[D];中南大学;2009年
3 郑志峰;我国银行信贷传导渠道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王培辉;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果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5 胡俊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6 周嫦琦;基于BP神经网络的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评价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7 景明;银行业结构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马迪思;我国法定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的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敬元;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若干经济变量的影响[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10 刘俊;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微观基础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先开,邓述慧;货币政策中性与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2 宋旺;钟正生;;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及原因——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3 施建淮;;人民币升值是紧缩性的吗?[J];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4 刘斌;货币政策冲击的识别及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1年07期
5 耿识博 ,谢士强 ,董军;货币政策区域不对称效应[J];金融研究;2005年07期
6 焦瑾璞;孙天琦;刘向耘;;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地区差别分析[J];金融研究;2006年03期
7 江曙霞;罗杰;黄君慈;;信贷集中与扩张、软预算约束竞争和银行系统性风险[J];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8 戴金平,金永军,陈柳钦;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分析——基于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证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张晶;;国外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的新进展[J];上海金融;2006年12期
10 孙天琦;货币政策:统一性前提下的区域差别化研究[J];西安金融;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燕;;通货膨胀理论分析及当前中国的对策[J];亚太经济;2010年01期
2 孙克任;杨中尉;;中国金融周期的计量与预测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03期
3 刘影;涂靖;何航;;组合模型预测浙江省旅游需求[J];硅谷;2010年05期
4 景崇毅;周慧艳;石丽娜;;基于ARIMA模型的残差修正的航线运量预测方法[J];工业工程;2010年01期
5 管总平;邹维勇;吴艺能;;基于组合模型的我国税收收入预测分析[J];商业时代;2010年05期
6 魏宁;边宽江;袁志发;;基于ARIMA模型的陕西省GDP分析与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7 文彦;刘耀泽;;我国第三产业总值的时序特征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年02期
8 张文斌;樊亮;;时间序列分析在我国居民消费水平预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9 翁浩;李成标;;基于ARIMA模型对湖北省第三产业产值的预测[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5期
10 薛冬梅;;ARIMA模型在吉林省第三产业总产值预测中的应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素智;樊得强;李宝燕;;ARIMA-SVM模型:一种新的用户搜索行为预测模型[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5)[C];2010年
2 赵伟;;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述评[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蒋大军;林千谷;何木光;朱继涛;李劲明;;ARIMA模型在预测烧结矿成份中的应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4 闵凤阳;;里下河“四港”闸下水道淤积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利;李星毅;施化吉;;一种基于ARIMA模型的短时交通流量改进预测算法[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志刚;荣长军;何志文;易世华;;磁暴地磁水平分量ARIMA模型建模[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三)——地球物理探测与应用[C];2007年
7 章辉;寿国础;胡怡红;;一种无线信号变化趋势的预测方法[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梁杰丽;叶梧;黄昭文;徐兴;冯穗力;;基于ARIMA模型的彩信业务量预测[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建锋;高歌;陈立凌;李红美;张明芝;王艾丽;;ARIMA模型及其在江苏省卫技人员数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孟勉;;中国三大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弱式有效性检验和房价预测[A];2005国际房地产估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社科院经济所经济增长研究室主任 刘霞辉;通胀通缩两种极端状况都不会出现[N];中国证券报;2010年
2 光大银行 盛宏清;货币数量政策宜严厉“双控”[N];上海证券报;2010年
3 东航国际金融(香港)公司 陈东海;通胀与就业的对应关系[N];上海证券报;2010年
4 光大银行 盛宏清;货币数量政策宜严厉“双控”[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东航国际金融(香港)公司 陈东海;通胀与就业的对应关系[N];上海证券报;2010年
6 光大银行 盛宏清;货币数量政策宜严厉“双控”[N];上海证券报;2010年
7 东航国际金融(香港)公司 陈东海;通胀与就业的对应关系[N];上海证券报;2010年
8 光大银行 盛宏清;货币数量政策宜严厉“双控”[N];上海证券报;2010年
9 东航国际金融(香港)公司 陈东海;通胀与就业的对应关系[N];上海证券报;2010年
10 光大银行 盛宏清;货币数量政策宜严厉“双控”[N];上海证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2 范晓光;中国货币政策选择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孙勇;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任建军;信贷配给与区域经济发展[D];湖南大学;2010年
5 黄雄;米塞斯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严薇荣;传染病预警指标体系及三种预测模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黎健;广西母亲安全政策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壑;货币非中性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张艾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动态有效性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曾淑惠;多变量模糊时间数列之分析及应用[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银飞;基于SAS的港口统计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王海珠;西方经济危机理论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赵晓丽;基于小波ARIMA模型的风电场风速短期预测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4 王成娟;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宙;分工、货币与通货膨胀[D];中山大学;2010年
6 周志明;晋城煤业集团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及其时间序列模型预测[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7 侯璐;基于ARIMA模型的石油价格短期分析预测[D];暨南大学;2009年
8 彭贝樱;货币非中性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9 朱旭;基于网络研判的高校群体突发事件预警平台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张珏;网络舆情预测模型与平台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89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8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