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复杂自组织的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3 00:21

  本文选题:电子信息产业 + 产业集群 ; 参考:《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04期


【摘要】:文章基于复杂自组织理论,从产业集群演进视角将产业集群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类,剖析了产业集群各形成阶段的特征以及产业集群内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索他组织力量和自组织力量的协同作用。文章发现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属于典型的外生型产业集群,在地方政府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助推下其产业聚集度骤然上升,形成空间集聚。其形成过程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等他组织力量,致使产业集群涨落程度过大,自组织能力没有相应提高,制约了产业集群经济外部性的发挥。建议当地政府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在重庆植根式发展的引导,增强产业集群的自组织能力。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lex self-organization, this paper divides industrial cluster into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luster evolution,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of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in bodies i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o explore the synergy between his organiz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 The paper finds that Chongqing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 cluster is a typical exogenous industrial cluster.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degree of Chongq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luster rises suddenly and forms spatial agglomeration under the help of various preferential policies issu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Its forming process mainly depends on other organization forces such as local government, which causes the fluctuation degree of industrial cluster to be too large, and the self-organizing ability has not been improved correspondingly, which restricts the exertion of the externality of industrial cluster econom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guid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Chongqing, and strengthen the self-organizing ability of the industrial cluster.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现代物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产品内分工的内陆开放型加工贸易模式研究”(11BGL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内离散制造类上市公司库存管理的实证研究”(7100207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一般项目“上市公司ERP实施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09JYC630244)
【分类号】:F062.9;F42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郭利平;;产业集群成长的自组织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06年08期

2 薛剑虹;;IT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分析与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4期

3 黄钟仪;;产业转移:东部的趋势及西部的选择——以重庆为例[J];经济问题;2009年07期

4 牟绍波;王成璋;;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自组织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7期

5 王旭;王振锋;;全球化背景的加工贸易模式和发展历程观察[J];改革;2012年06期

6 崔如波;;构建内陆开放经济产业结构新格局——重庆产业结构调整新思路[J];探索;2008年06期

7 唐中赋,任学锋,顾培亮;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的评价——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刘富钊;;“迟到”的重庆信息产业[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伟;袁晓辉;;四川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路径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2 伍学林;;西部内陆地区开放与开发协调联动[J];财经科学;2011年08期

3 高南林;杨静;;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之研究[J];财会月刊;2011年18期

4 李盛竹;;信息产业国际竞争中的政府规制:以重庆为例[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5 张_";严燕;;国内外产业转移模式研究综述及展望[J];安徽科技;2012年08期

6 宋闻欣;;信息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的研究——以硅谷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04期

7 程晓丽;龚新蜀;;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研究[J];价格月刊;2011年02期

8 詹新宇;;多重政策目标视阈下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研究[J];市场论坛;2012年06期

9 贺清云;蒋菁;何海兵;;中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J];经济地理;2010年06期

10 卞显红;;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旅游产业集群演化阶段与机制研究——以杭州国际旅游综合体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驰;顾成友;;基于供需结构视角下的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之路[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宏;全球价值链下中国软件产业竞争优势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锐;企业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及环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马春野;基于协同动力机制理论的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保林;基于CAS的产业集群形成[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邓立治;我国企业自主品牌创新能力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刘彬;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分布及其经济效应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牟绍波;产业集群持续成长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刘长奎;基于管理绩效的石油工业设备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王贤文;基于GIS的区域科技发展空间结构与合作网络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唐邦勤;西部工业园区引资竞争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哿;产业集群视角下鄂尔多斯盆地煤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黎黎;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产业转移粘性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雍渝强;内陆开放背景下政府投资法律监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刘博;航空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要素和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崔红雷;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涛;重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中的产业选择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7 李福华;重庆市出口贸易与产业结构演进的关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8 于哲;内陆开放视角下区域物流对区域出口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9 程莉;重庆产业转型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10 张莉;我国软件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实证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松志;杨杰;;国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年02期

2 陈伟;韩其峰;;美国128公路地区的衰落与硅谷的成功[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6年01期

3 甄艳;李春艳;郑妍妍;;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理论综述[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2期

4 陈亚辉;何科方;;基于钻石模型的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当代经济;2006年06期

5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6 庞玉萍;;东部产业转移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J];发展研究;2007年09期

7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8 龚双红;;国外产业集群理论述评[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9 魏拴成;现代西方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趋势[J];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01期

10 李宝新;岳亮;;中国三大三角地区产业竞争力对比研究[J];经济问题;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陈钧 实习生 易会莲;[N];重庆日报;2011年

2 中国驻墨西哥使馆经商参处;[N];国际商报;2000年

3 曲建;[N];国际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鲁开垠;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2 李怡;中国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丽琼;我国产业集群形成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泯非;魏江;;产业集群治理模式及其演化过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年01期

2 安虎森,朱妍;产业集群理论及其进展[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3 刘斯康;产业集群理论对实施产业布局的启示[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中国软科学;2003年01期

5 李琳,袁灵;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流动与创新机制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家;2004年05期

6 尹贻梅,刘志高,陆玉麒;基于全球视野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反思[J];经济经纬;2004年06期

7 陈筠;集中、效率与绩效——产业组织理论之晋江分析[J];厦门科技;2004年06期

8 唐敏;张廷海;;产业集群创新优势与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效率改进[J];经济管理;2004年13期

9 何卫刚;基于区位及产业集群理论的机理分析及其影响[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年02期

10 张学华,陈昌笋;传统产业集群的运行现状调查——以浙江台州市泵业和汽摩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军伟;;浅谈交易费用与产业集群的关系[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2 于树江;戴大双;王云峰;;区域产业创新的集群模式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穆书涛;任巍;;浅谈产业集群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A];循环经济与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文集[C];2006年

4 王翔宇;;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陈心宇;;马克思分工理论与产业集群[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方福康;;经济复杂性及一些相关的问题[A];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成立暨上海理工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所建所25周年[C];2005年

7 ;关于奖励2006-2007年优秀论文的决定[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张雪江;;信息商品的价值结构与价值实现[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9 谭联众;;社会经济系统的超循环与劳动价值放大[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谭联众;;社会经济系统的超循环与劳动价值放大[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叶翔凤;产业集群模式的合理性与有效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2 廖理 汪韧 陈璐;我必须阐明:所有的产业集群都是好的[N];中国经营报;2003年

3 李江涛;不应忽视产业深化理论的研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刘刚;产业集群动态效率分析[N];天津日报;2004年

5 项保华;竞合思维与产业集群[N];解放日报;2003年

6 记者 张贺伟 通讯员 张玉宇;赵世洪会见美国客人[N];廊坊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宏宇;强基础重应用 建设一流区域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孙明泉 张雁;区域经济学的创新与本土化[N];光明日报;2006年

9 姚博;皇宫的地产与后妃经济学[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10 张东风;企业集群与国家竞争力[N];中国企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春华;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鞠永春;产业集群与地区发展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梁宏;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及其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惠凯;临港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夏智伦;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郑健壮;基于资源整合理论的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王浩;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易明;产业集群治理:机制、结构、行动与绩效[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陈剑锋;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郭利平;产业群落的空间演化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振飞;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模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春雨;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登峰;产业集群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雪松;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可持续发展[D];暨南大学;2003年

5 王鸿飞;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6 江蓉;大连市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优化关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张忠湘;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演进过程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8 武晓辉;区域产业集群发育中的个体学习过程的度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刘斯康;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静;农村产业集群的在线社会资本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91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91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8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