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社会主义、市场和“中国道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与“市

发布时间:2018-07-03 17:13

  本文选题:马克思恩格斯 + 社会主义 ; 参考:《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01期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问题的思考聚焦于人类社会为何和何以能够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和未来理想社会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社会主义作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体现为一个"后市场"的社会发展阶段。邓小平秉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问题的本真精神和价值关切,结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提出和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乃是探讨和理解中国道路问题实质的必然路径和现实参照。"中国道路"问题实质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应冠名一个所谓的"中国模式",而在于如何把对中国道路问题的探讨与中国当前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切中和把握本真的中国问题,切实有效地展开"中国道路"问题实质的讨论。
[Abstract]:Marx and Engels' refle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ism" and "market" focuses on the possibility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human society to surpass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socie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ideal society in the future. Socialism, as a value ideal of realizing each individual's free personality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is embodied in a post-market stage of social development. Deng Xiaoping adheres to the original spirit and value concern of Marx and Engel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ism" and "market", and combines with the reality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 Proposed and opened up a socialist development road with Chinese own characteristics.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ism" and "market" is the inevitable path and realistic reference to explore and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China's road problem. The essence of China's road "problem lies not in whether or not to name a so-called" Chinese model ", but in how to closely link the discussion of China's road problems with China's current major soci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Then we can grasp the real China problem and discuss the essence of "China Road" in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wa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1BZX011) 西南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SWU090093);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SWU1109032) 2011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基金项目(2011QNZX09)
【分类号】: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左大培;市场化过程中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中国的经验[J];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光侠;略论邓小平对列宁社会发展阶段思想的继承与超越[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宇宙;;财富异化及其扬弃:马克思经济哲学的人学向度[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7期

2 石建水;;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形成过程及科学内涵探析[J];商业经济;2011年18期

3 张永红;胡若痴;;关于马克思自由时间范畴的再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4 沈江平;;关于财富问题的几点思考[J];哲学研究;2011年07期

5 艾克·考普夫;;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货币、信用和世界市场——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J];海派经济学;2009年04期

6 岑乾明;;马克思资本主义视域下分工的嬗变与城乡的对立发展[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刘建民;;从黑格尔哲学来认识资本论的理论属性[J];生产力研究;2011年07期

8 俞吾金;;论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张盾;;财产权批判的政治观念与历史方法[J];哲学研究;2011年08期

10 刘长军;;从财产权利入手解析社会风险[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瑾;;论全球化——马克思、斯密和李斯特三种理论比较[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丁任重;孟庆红;李刚;;资本、增长与储蓄一投资转化机制[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3 李建平;;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新视角[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4 王晓升;;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和物化——评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思想的批评[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继国;;马克思的供求理论及其发展[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6 黄文忠;;关于马克思“向集体所有制过渡”的论述[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7 刘仁胜;;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概述[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俞吾金;;重视对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的研究[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9 袁恩桢;;公有制与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阅读笔记之一[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10 樊正伟;;伟大的“千年第一思想家”[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为雄;科学是财富的最可靠形式[N];学习时报;2009年

2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张一兵;资本主义在“自我升级”吗[N];解放日报;2009年

3 逄锦聚;建设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N];光明日报;2010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卫兴华;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理论观点[N];光明日报;2007年

5 卫兴华;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观点[N];光明日报;2007年

6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鲁路;马恩论中国[N];北京日报;2009年

7 韩立新;日本对MEGA第Ⅱ部门“《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编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胡培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今昔观[N];光明日报;2006年

9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罗雄飞;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新须遵循唯物辩证法[N];光明日报;2008年

10 穆吐;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新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峰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批判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杨悦;回归经济的本质[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3 刘荣军;财富、人与历史[D];复旦大学;2007年

4 陈宝;资本·现代性·人[D];复旦大学;2007年

5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6 郑飞;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D];南开大学;2009年

7 廖萍萍;马克思的合作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戴瑞姣;世界市场的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冷梅;关于马克思生产概念的存在论思考[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魏国江;价值链分工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乌恩奇;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的劳动范畴[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阿如娜;马克思恩格斯就业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张雯雯;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张科;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朱志军;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价值[D];西南大学;2008年

6 韩全枝;马克思的资本概念[D];河南大学;2008年

7 蒋春燕;马克思商品货币关系批判理论及其启迪[D];兰州大学;2007年

8 陈娜娜;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9 谢宇;马克思人力资源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内蒙古大学;2006年

10 张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内在结合[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94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94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e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