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的形成机理:一个分析框架的探讨
本文选题:贫困 + 形成机理 ; 参考:《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2期
【摘要】:贫困的形成机理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目前,关于贫困形成机理的研究还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首先回顾贫困形成机理的理论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然后本文结合中国反贫困的实践经验,提出一个贫困形成机理的分析框架,分析贫困的各致贫因素:经济因素、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地理环境因素、脆弱性因素、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以及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最后本文做出了总结。
[Abstract]: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overty is a complex and dynamic process.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overty has not formed a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poverty form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Then, combining with China's anti-poverty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overty,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lead to poverty: economic factors, individual factors, social factor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vulnerability factors, and so on. Institutional factors and cultural factors, as well as their internal logical links. Finally, this paper makes a summar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0ZD&02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程静;;农业天气风险与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4期
2 黄少安;制约农民致富的制度分析[J];学术月刊;2003年06期
3 胡鞍钢,李春波;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先蓉;邓晓宇;;高校贫困生现象:效率与道德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方小教;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徐旭晖;人力资本理论对开发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2期
5 丁文广;秦静;;甘肃省文县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危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6 吴艳美;任建兰;;山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贫困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7 叶明;;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检视及展望——基于户籍制度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8 蒋波;邱长生;吴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健康水平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9 吴春梅;路宏伟;;江苏“脱贫攻坚”工程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10 张永辉;;贫困地区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与经验总结——以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绍华;广州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焦晶;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裴雅青;香江苑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宋委倩;诸城市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彭光灿;马克思人学理论视野下的人本管理理论重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欧阳操;我国流转税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胡鞍钢,常志霄;中国的城镇贫困与新的反贫困战略[J];财政研究;2000年09期
2 商彦蕊;我国自然灾害研究进展与减灾思路调整[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2期
3 胡鞍钢,周绍杰;网络经济: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6期
4 胡鞍钢,熊义志;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5 王国敏;农业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问题研究[J];经济学家;2005年03期
6 夏永祥;潘未名;;中国地方性贫困原因新探[J];开发研究;1993年06期
7 巩前文;张俊飚;;农业自然灾害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基于安徽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8 张晓;水旱灾害与中国农村贫困[J];中国农村经济;1999年11期
9 谢永刚;袁丽丽;孙亚男;;自然灾害对农户经济的影响及农户承灾力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忠东,曾剑云;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形成机理的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朱国华;我国现实通货膨胀的特殊形成机理及其遏制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1994年05期
3 孙明贵,刘建新,陈雪阳;顾客满意的形成机理与提升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3期
4 刘建新;;顾客信任的形成机理及其营销管理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2期
5 邵云飞;谭劲松;;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探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6 裴剑平;;网络营销中的顾客忠诚形成机理研究[J];商业时代;2007年24期
7 田红云;陈继祥;田伟;;破坏性创新机理探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年05期
8 周昒基;皮修平;谭忠真;;产业集群模式对衡阳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12期
9 潘林芝;;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及提升路径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冯艳飞;陈媛;;企业战略风险的形成机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流涛;诸培新;;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理及其管理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赵筱媛;苏竣;;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3 徐强;朱时珍;郝桂亮;刘璇;王富耻;;ZrB_2-SiC复合材料界面非晶层的形成机理[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张斌;宋晓伟;徐君;闫文付;于吉红;邓风;徐如人;;有机模板剂在相似晶化条件下的结构导向能力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林永钦;傅春;;湖泊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探析[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韩博;李文旭;李伊立;;犬腹水的形成机理和防治对策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朱红;王芳辉;朱捷;;单分散球形SiO_2的制备及其形成机理[A];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进展——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陈士俊;柳洲;;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从自组织理论看高技术企业形成的条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9 张富;;当代中国基层:一种话语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小林;;注册会计师职业公共事务管理权的分配与制衡——一种分析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薇 马力;经济运行主体品牌形象策划的基本分析框架[N];现代物流报;2009年
2 李存才 张静;中国4.5亿人口脱贫[N];中国财经报;2007年
3 刘伊婷;遵循国际危险性分析框架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N];中国质量报;2006年
4 顾仲阳;我国特殊类型贫困问题仍然突出[N];人民日报;2007年
5 徐基良 安丽丹;保护区群众贫困问题亟待解决[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6 黄晴;令人振奋的成就[N];人民日报;2008年
7 郭熙保 宋建明;对贫困概念和扶贫政策的反思[N];光明日报;2006年
8 斯蒂芬妮·史密斯 詹妮特·马丁内兹 翻译 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 张欣 江和平;争议机制设计的分析框架(下)[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周满意 钱惠娟;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及反贫困的调查与探索[N];中国社会报;2003年
10 通江政协;政协委员的民间扶贫路[N];巴中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洁华;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 刘贵清;辽中南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形成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艳伟;航空公司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张晓艳;不同饲用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机理及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5 况顺达;贵州马别河流域岩溶石漠化遥感评价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6 匡乐红;区域暴雨泥石流预测预报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罗伟;汽车产业集群的机理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古莉娜;气—液化学沉淀法制备无机非金属纳米材料[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周群艳;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机理与测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10 杨荣丰;地下径流通道的形成、特征及其探测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慧;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构建[D];四川大学;2007年
2 莫志柏;矿山泥石流形成机理及治理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刘慧;吉林省贫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玉贵;金融泡沫的形成机理及我国股市、房地产泡沫实证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邓丽丽;Ag和AgCl纳米颗粒的微乳液法制备工艺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6 梁雅磊;泡沫经济的形成机理及国际比较[D];湖南大学;2009年
7 郭丽娟;燃烧合成工艺制备氮化硅粉体及相组成影响因素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8 隋欣;三元复合驱硅垢形成规律与主要控制因素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9 董小芳;保险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武建龙;企业核心能力形成机理与管理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94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94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