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作用对象的城市绿色空间三大效益计量导论

发布时间:2018-07-07 18:54

  本文选题:风景园林 + 城市绿色空间 ; 参考:《中国园林》2012年04期


【摘要】:通过对城市绿色空间功能—作用的分析,重新界定了城市绿色空间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内涵;按照城市绿色空间功能所作用的对象,划分全球生态、区域环境、区域健康、基本生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7个关系域;建立了基于可统计数据的城市绿色空间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估算的一般方法:以自然灾害损失与森林覆盖率、蓄积水平关系的二元回归关系模型,估算对区域环境安全所贡献的效益;以环境健康经济学的暴露—反应相关理论和方法,估算城市居民因植被对污染物的吸附所导致的减少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的效益;以相对价值、等效替代法和城市土地级差地租,估算改善基本生活环境作用于居民的身心健康效益;以经济人理论为基础,采用最低等值替代法估算对于人类精神健康作用的效益;以国家法律保护的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及其价值为基础,进行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计量。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and fun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economic benefit, ecologic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is redefined, and the global ecology and regional environment ar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object of urban green space function. Regional health, basic life, spiritual life and physical life; established a statistical data based on urban green space soci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general method: natural disaster loss and forest coverage, The binary regression relation model of accumulative level relation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benefit of regional environmental safety. Estimating the benefits of reducing the health damage caused by air pollution by urban residents as a result of the adsorption of pollutants by vegetation; using relative values, equivalent substitution methods and differential land rents for urban land, Estimating the effects of improving the basic living environment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population; using the minimum equivalent substitution method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human beings based on the economic man theory; and the types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protected by the laws of the State, On the basis of quantity and value, the economic value measurement of biodiversity is carried out.
【作者单位】: 徐州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站;
【分类号】:TU985;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中旗;吴增志;李帅英;许晴;;森林植被防灾学战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薛达,罗山,薛立;论生态风景林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6期

3 王蕾;刘连友;王志;哈斯;高尚玉;;北京市园林植物吸附PM_(10)与SO_2总量及其健康效益[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9期

4 宋天英;沿海城市防护林防灾减灾的效益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1年03期

5 丁向阳;戴美琪;;论城市森林对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作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张晖明,温娜;城市系统的复杂性与城市病的综合治理[J];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7 朱朝芹;秦飞;王瑞祥;田勇燕;陈平;谢永红;叶雪芹;;城市森林总量需求与实现途径:以徐州市为例[J];江苏林业科技;2010年03期

8 丁栋虹;经济人范式及其四次历史性突破与产权经济学的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9 林全业;丁修堂;段祖安;;近十年我国森林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阚海东,陈秉衡,陈长虹;上海市能源提高效率和优化结构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评价[J];上海环境科学;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杰旦;蒋建绒;;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2 童丽丽;汤庚国;许晓岗;;中国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3 海香;李强;徐刚;;泉州海岸带灾害系统及防灾减灾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4 张书奇;程倩;;论区域生态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5 夏春华;;遵从自然与以人为本的园林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6 王震;曹锐;尹秀华;张志国;;基于SPOT5图像的小城市城区绿地系统景观异质性分析——以邹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7 周金梅;宫敬利;于志会;杨波;;双鸭山市中心城区植物多样性规划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8 梅燕;;城市森林游憩的开发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9 胡传伟;孙冰;陈勇;庄梅梅;;城市生态风景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10 史梅容;周志翔;谢启娇;王燕燕;覃婕;;城市森林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勇;殷瑶;齐泮伦;吴昊;;森林碳储量研究进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史军辉;史彦江;刘茂秀;王新英;;新疆“三北”防护林工程固碳效益评价——以疏附县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3 张镝;;关于城市林业的若干思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4 朱婕妤;;城市安全及防避灾体系构建的探讨[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李秀彬;;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社会需求与科学问题[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张蕾娜;;云州水库流域水文特征分析[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沈一;陈涛;王莹;;城市自然保护理论及其应用[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8 龙春英;古新仁;;宜春构筑山水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初步研究[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8年

9 王秉洛;曹娟;;城市环境建设的挑战和绿地系统的应对[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下册)[C];2008年

10 张骏;朱锦茹;应宝根;袁位高;宋绪忠;高洪娣;沈爱华;江波;;浙江省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初探[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光英;中国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博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罗鸣令;国有资源资产收益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殷杉;上海浦东新区绿地系统研究—分布格局、生态系统特征及服务功能[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昌海;秦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本效益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刘娜;洞庭湖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调蓄功能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王金叶;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水分传输过程与机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7 吴敏;广州市青山绿地—城市林带林区生态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龚固堂;不同尺度防护林空间配置与结构优化调控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孟祥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框架体系与标准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韩明臣;城市森林保健功能指数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艳华;南京市区景观生态网架系统建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赵博;包头市园林绿地建设分析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笪飞;城市公园绿地社会化管理的分析与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梁芳;南宁市环城森林生态圈构建技术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5 古丽巴哈·扎依提;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笑梅;北方居住区绿化种植与水景景观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赵创q;澳门特区政府树木管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欧阳秋实;响应环境过程的山地住区开放空间规划初探[D];重庆大学;2011年

9 崔莹;城市山体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韩冰;结合气候的泰安泰山大街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德化;刘娅群;;论森林的社会价值及文化表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张慧平;郑小贤;张德平;;呼伦贝尔“三少民族”的山神崇拜与自然观初论[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李周 ,徐智;森林社会效益计量研究综述[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4 米锋,李吉跃,杨家伟;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丛日春,李吉跃;试论城市林业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地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6 杨洪晓,吴波,张金屯,林德荣,常顺利;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和碳储量研究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周跃,周鸿;城市园林公墓中林木的水土保持效益[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8 马灵芳,管东生,郑淑颖;广州新河浦小区庭院树木特征及其与环境空间的关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1期

9 张浩,王祥荣,包静晖,闫水玉;上海与伦敦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及管理对策比较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2期

10 戚继忠,由士江,王洪俊,齐清弘;园林植物清除细菌能力的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打造和谐生态景区——大连市风景园林处践行科学发展观纪实[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09年06期

2 王立科;王兰明;;美国生态规划的发展(一)——历史与启示[J];广东园林;2005年05期

3 吴良镛;;吴良镛:应积极创建人居环境学科[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年06期

4 黄晓鸾;保护我国湿地资源[J];中国园林;2003年09期

5 张安;孔明亮;章俊华;;由排污权交易制度而想[J];中国园林;2010年01期

6 牛铜钢;束晨阳;刘冬梅;;风景名胜区重大建设项目影响评价方法——以成兰铁路穿越黄龙风景名胜区为例[J];中国园林;2009年12期

7 周一虹;环境污染成本计量方法探讨[J];中国环保产业;2004年01期

8 姜德义;任海霞;;高等级公路路域生态恢复工程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4期

9 李健;赵乾;崔宏祥;;废旧手机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效益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7年05期

10 孟伟庆;李洪远;鞠美庭;吴贤斌;马春;;基于市民需求的天津市城市绿色空间综合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云峰;;湿地、城市湿地与城市湿地公园概念释源[A];传承·交融: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王秉洛;;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同其所处环境不可分离[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程红宁;;蓝天、碧水、绿荫、人和——构建宜居的大珠三角区域生态环境[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少伟;李丽;;营造生态驳岸的可行性思考——以新乡市人民胜利渠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5 程清文;高翔;;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环境的优化[A];第8届中日韩国际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Hyoung-Soon HONG;Do-Kyong KIM ;Won-Man CHOI;;Issues of the Cheonggyecheon Restoration Project[A];第8届中日韩国际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蔺银鼎;梁锋;;城市灌木林对周边环境温湿度的影响格局[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蔺银鼎;梁锋;;城市灌木林对周边环境温湿度的影响格局[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张德顺;有祥亮;李秀芬;王铖;;上海河口地区低湿地生态修复的植物抗逆性[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邱巧玲;;微风天气下城市街道峡谷空气污染机理与城市空气输送通道的布置研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邓新灵 通讯员 戴莉萍;为风景园林行政部门当好“参谋”[N];广东建设报;2004年

2 彭林 阿文;“城市森林”是违反科学的[N];广东建设报;2005年

3 记者 李晓穗;桂林500高档公厕亮相[N];健康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周建英 周晓频;把自然生趣注入城市环境[N];经济参考报;2001年

5 钟国华;园林文化如何创新和发展[N];广东建设报;2002年

6 陈扬渲;全球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实施[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秋静;太原市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配额分配和计量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孙琴;南京玄武湖湖泊空间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刘颖;石油天然气行业环境成本计量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任海霞;重庆市生态公路路域环境生态恢复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于文良;城市静脉产业发展模式及其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估算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李静;城市湖泊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彭凤;矿山废弃地景观修复与再造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李丁丁;火电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王磊;公路建设项目沿线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与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10 高春光;铁路工程占用森林生态系统价值估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05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05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7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