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实证宏观经济学的因果分析范式——201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学术贡献

发布时间:2018-07-08 19:21

  本文选题:诺贝尔经济学奖 + 萨金特 ; 参考:《经济学动态》2011年11期


【摘要】:托马斯·萨金特和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凭借其在"宏观经济的因果实证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被授予201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萨金特提出了利用历史数据分析经济政策的系统性变化如何影响经济的方法,关注的是宏观经济变量的系统性影响问题;而西姆斯则是区分了经济变量的变动属性,具体刻画了它们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关注的是宏观经济冲击的识别问题。萨金特和西姆斯共同解释了当前经济状况形成的原因,并提供了预测经济变动和政策实施影响路径的科学方法,分析了经济系统的因果关系,回答了实证宏观经济学领域"什么引致了什么"的基本命题。
[Abstract]:Thomas Sargent and Christopher Simms were awarded the 2011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for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Macroeconomic causality empirical study. Sargent proposed a way to use historical data to analyze how systemic changes in economic policy affect the economy, focusing on the systemic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while Sims distinguishes the nature of changes in economic variabl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ir influence on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and focuse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macroeconomic shocks. Sargent and Sims jointly explained the causes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provided a scientific method for predicting economic changes and the path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analyzed the causality of the economic system. It answers the basic proposition of "what leads to what" in the field of empirical macroeconomic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分类号】:F0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世来;;他,应该申请诺贝尔经济学奖——魏双凤教授与他的《综观经济学》[J];乡镇经济研究;1994年10期

2 李仲生;;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界成就[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方块;;《自由落体》:美国必胜主义一去不复返[J];黄金时代;2010年03期

4 茅于轼;;规模需求对供需双方都有利[J];新财经;2011年09期

5 吴琦;;没有经济危机,就没有格林斯潘[J];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30期

6 邓聿文;;林毅夫:一位传奇学者的庙堂之路[J];中国中小企业;2011年07期

7 向国成;李宾;田银华;;威廉·诺德豪斯与气候变化经济学——潜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系列[J];经济学动态;2011年04期

8 黎亚辉;;修斯的背影[J];电视研究;2011年07期

9 马得华;;社会规范、理性选择与信号传递[J];东岳论丛;2011年07期

10 李敢;;幸福测量探析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向——斯蒂格利茨委员会报告“经济与社会”共建理念的解读[J];经济界;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启瑜;刘廷元;邓翔;;从理性预期假说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199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卢卡斯的学术贡献[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林木西;;中国改革开放30年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3 高进云;乔荣锋;;国外关于福利计量的研究述评及其对我国资源环境政策的启示[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4 朱宪辰;徐扬;缪爱军;黄凯南;;偏好稳定的生物学基础[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雷建炎;;我所看到的美国经济学[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6 胡代光;;评析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梁言顺;;实现低代价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周方;;“科技进步”完全体现为“规模经济”[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王志伟;;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及其当前政策的基本认识[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涂宇清;;关于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建设的分析与思路[A];第八届全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书琴 张妙琪 张勇;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经济学是常识的集合体[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2 记者 莫莉;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N];金融时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高健;美国两学者共享诺贝尔经济学奖[N];中国证券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杨逸淇;“预期”经济政策与经济的相互影响[N];文汇报;2011年

5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鑫;诺贝尔经济学奖拒绝实用主义[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记者 朱周良;冷门但不意外 两美国学者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朱晓彦;哈佛同窗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成果有助于解决全球经济危机[N];中国财经报;2011年

8 商报记者 张慧敏 丁开艳 实习记者 刘伟;2011经济诺奖关注宏观政策效果[N];北京商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衣鹏;政策与人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赵海娟;诺贝尔经济学奖四十二年66位学者摘冠[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毛增余;斯蒂格利茨与转轨经济学[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2 余剑梅;不确定性条件下个人选择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姚明霞;西方理论福利经济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统计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2 张朋;理工学科与现代经济学的不解之缘[D];山西大学;2006年

3 边晓辉;中西方经济学家成长机制比较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4 周兴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与克拉克奖得主拉宾行为经济学思想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潘凤;阿马蒂亚·森自由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杰;西蒙的有限理性说与卡尼曼的行为经济思想比较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7 路春婷;基于文献计量的科斯与威廉姆森比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顾海溶;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批判[D];苏州大学;2007年

9 周丽洁;经济学专业大学生决策的有限理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淑芳;博弈论视域中效率与公平的辩证法[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08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08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5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