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生产劳动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7-10 01:11

  本文选题:气候变化 + 市场理论 ; 参考:《学术交流》2012年06期


【摘要】:对于气候变化,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为市场缺失,进而提出构建市场的对策——收税、补偿或直接构建碳产权交易市场。市场方式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且在资本主义生产的逻辑下,环境容量的商品化会带来环境容量的私有化,从而导致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进一步扩展。通过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演变,可以看出导致气候变化的根源在于劳动过程中对化石燃料的使用与资本积累。气候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低碳技术或者低碳交易体系的建立是远远不够的。
[Abstract]:For climate change, the new classical economics explains the market is missing,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construct the market-tax collection, compensation or direct construction of carbon property rights trading market. Under the logic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will lead to privat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which will lead to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capitalist private ownership. Through the evolution of capitalist labor process, we can see that the root of climate change lies in the use of fossil fuels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labor. The solution of climate problem is a system engineering, and it is not enough to build low-carbon technology or low-carbon trading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X24;F0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谢富胜;;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J];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2 史丹;杨彦强;;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J];教学与研究;2010年07期

3 于同申;张欣潮;马玉荣;;中国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及发展战略[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2期

4 杨志;陈波;;中国建立区域碳交易市场势在必行[J];学术月刊;2010年07期

5 杨志;郭兆晖;;低碳经济的由来、现状与运行机制[J];学习与探索;2010年02期

6 谢富胜;;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林伯强;姚昕;刘希颖;;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高春花;;论耻感的道德价值——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马永庆;鞠明霞;;墨家“兼爱”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建构的价值解读[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赵爱玲;;政府诚信: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诉求[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邹秀春;;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公民责任意识研究[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高春花;;论耻感及其道德功能——以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为例[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8 黄荟;;遭遇发展——传统伦理现代转型所面临的三重困境及可能出路的探寻[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9 陈爱华;;论中西方传统家庭文化发展及其伦理特征的异同[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10 刘志飞;朱林;;“和合”文化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建;马晓飞;;中国步入低碳经济时代——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2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3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4 彭新建;王瑞琛;张新平;胡庆生;张飞凤;;国际天然铀价格走势分析[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6年03期

5 邹骥;傅莎;王克;;中国实现碳强度削减目标的成本[J];环境保护;2009年24期

6 谢富胜;;企业网络:激进学者的分析范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7期

7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1期

8 林伯强;何晓萍;;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J];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9 林伯强;牟敦国;;能源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10 何晓萍;刘希颖;林艳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电力需求预测[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雁 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 杨志 郭兆晖 郝建峰;[N];光明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 高级别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中国科技投资;2011年07期

2 孙凯;沈海滨;;保险业与气候变化[J];世界环境;2011年04期

3 赵金川;李晓渝;;印尼: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J];w,

本文编号:2111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11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2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