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知识溢出时滞性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8-07-15 17:20
【摘要】:研究在知识溢出过程中知识生产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的时间滞后性。分别研究了政府、高校、企业RD溢出的时滞性,国外投资、引进技术的时滞性,以及不同类型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时滞影响。总结我国知识溢出时滞性研究的现状,分析知识溢出时滞性存在的原因,并归纳前人在该领域研究中使用的模型以及测量滞后期的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lag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spillover. The delayness of R & D spillovers from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foreign investment, the delay of imported technology,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re studied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knowledge spillover delay in China,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knowledge spillover delay, and summarizes the models used by predecessors in this field and the methods of measuring lag.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知识溢出视角的高校R&D对国家级高新区创新绩效的研究影响”(71203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R&D、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贡献”(10YJC790010)
【分类号】:F06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翠;;R&D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定量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5期

2 黄先海 ,张云帆;我国外贸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1期

3 汪琦;;本土技术创新、外国技术溢出与我国制造业贸易竞争优势互动性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11期

4 赖明勇,包群,阳小晓;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理论及中国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5 何玮;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对产出的影响——1990—200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年03期

6 池仁勇;张济波;;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与时滞性: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12期

7 宁军明;;知识溢出的机理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8年03期

8 蔡虹,高杰,许晓雯;R&D投资经济效果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年01期

9 何建坤;吴玉鸣;周立;;大学技术转移对首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年05期

10 程进,韩玉启,陈小文;我国技术引进创新时滞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军;;外商直接投资对安徽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温志辉;;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黄凌云;高峰;;技术溢出效应研究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06年20期

4 党琳静;;基于VAR模型的RCA与中国自主创新的经验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聂秀东;王志刚;;中国出口品牌建设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8期

6 张进铭;高雪萍;;江西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J];商业研究;2010年01期

7 洪震;金莉;;全球最优秀公司的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吴忠才;;名牌栏目——集聚效应与扩散效应研究[J];出版科学;2009年02期

9 陈飞翔;黎开颜;刘佳;;“Lock-in Effect” to Be Blamed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8年03期

10 陈文斌;;研发投入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勇;;上海工业企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2 宋在斗;陈秀山;;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对1981-2005年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青原;;研发和广告支出摊销: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来自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赵文红;刘丽兰;;大学研发对高新企业创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卢博科;唐清泉;袁莹翔;;创新效率、行业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唐清泉;卢博科;袁莹翔;;工业部门、资源投入和创新效率——基于中国大中型工业部门的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生延超;;技术联盟技术扩散与管理[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8 王征;潘阳阳;;R&D投入、专利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陈涛涛;狄瑞鹏;;实证研究:我国FDI行业内溢出效应阶段性特征[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第1期)[C];2008年

10 陈涛涛;;我国高低端产业中FD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规律探索[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2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窦森;基于股权合作的FS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王天骄;FDI对中国内资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吕新军;国际外包及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周艳梅;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叶勇;广东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区域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朱文晶;国际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外国专利申请与我国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恩普;高技术产业R&D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晓露;环渤海经济圈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毕晓琳;海洋知识溢出及其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亓民洁;技术资本投资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何新城;中国装备制造业FDI技术溢出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淼;FDI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效应、溢出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韦鲁已;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国瑜;FDI对苏粤本土工业技术溢出效应的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文仙,韩福荣;三缺口模型:对双缺口模型的修正──对中国利用外资行为的合理解释[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5期

2 马玲,赵文华;大学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马里兰大学和加州大学技术转移的个案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5期

3 何玮;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对产出的影响——1990—200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年03期

4 朱冬林;知识经济呼唤我国企业技术创新[J];经济师;2001年10期

5 秦晓钟,胡志宝;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江苏经济探讨;1998年04期

6 马山水;我国民营企业R&D投入偏少与效率偏低之谜[J];经济问题;2003年10期

7 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8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9 张海洋;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10 汪丁丁;知识沿时间和空间的互补性以及相关的经济学[J];经济研究;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桁林;新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J];开放导报;2003年06期

2 梁琦;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与集聚[J];科学学研究;2004年01期

3 鲁志国;R&D投资作用于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李政;柳春江;;创业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述评[J];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5 郭韧;丰吉闯;;知识溢出的测度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7期

6 郑展;韩伯棠;;基于经济交叉学科的知识溢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2期

7 赵勇;白永秀;;知识溢出测度方法研究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9年08期

8 段会娟;梁琦;;知识溢出关联与产业集聚[J];软科学;2009年11期

9 宁钟,司春林;西方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评述[J];当代财经;2002年09期

10 魏江;魏勇;;产业集群学习机制多层解析[J];中国软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滕丽;;区域知识溢出路径的计算分析[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杨慧玲;;协作、社会生产力与知识[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铮;滕丽;蔡砥;;资源约束下两区域经济溢出的模拟[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施宏伟;王发年;;内生增长过程的知识共生模型与科技信息效用优化目标[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 薛澜;全球化不在于所有而在于所得[N];国际商报;2001年

2 张东风;企业集群与国家竞争力[N];中国企业报;2006年

3 李成刚;研究开发的全球化与中国[N];国际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敏辉;R&D产业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黄凌云;R&D、技术溢出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 孙兆刚;知识溢出的发生机制与路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林云;技术创新效率的经验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5 李鹏;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的微观经济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陶军锋;劳动分工、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与收益递增——内生增长理论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管汉晖;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娟;R&D投入、专利产出、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2 袁媛;开放经济系统中人力资本、R&D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4年

3 忻萍萍;制度与国际R&D溢出:中国的经验[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4 邓光军;技术创新投资项目实物期权定价[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5 余泽民;创新集群模式分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刘国柱;创新集群建构的理论、路径和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曹诗卉;经济增长中内生制度的功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云涛;产业集群的创新过程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24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24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b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