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与碳减排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Abstract]:Greenhouse gases, especially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ain causes of global warming. The consensus reached by the mainstream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response that has inspired them have promoted the study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abatement in economic circles. In this paper, the driv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 grow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green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of energy and carbon emission constraints, and the mechanism and policies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re reviewed and reviewed. Although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can identify the main driving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 growth, but the factors examined by the method have limitations, the multivariate econometric analysis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e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frontier provides a good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low-carbon development transformation. The macroeconomic model can simulate the inherent impact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omplex economic systems. The multi-perspective research on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microeconomic research based on the behavior of enterprises and residents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0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2 庞瑞芝;李鹏;路永刚;;转型期间我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型工业化”生产力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4期
3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4 涂正革;刘磊珂;;考虑能源、环境因素的中国工业效率评价——基于SBM模型的省级数据分析[J];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5 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6 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张永生;;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8 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9 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0 姚昕;刘希颖;;基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碳税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娜;顾凯平;;中国区域碳循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2 陈铭泽;;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杨振;;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4 王永明;;经济增长、环境因素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陈彦玲;王琛;;影响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岳立;李飞;;西部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脱钩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包颉;侯建明;;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产业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8 涂正革;肖耿;;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 on China's industrial productivity growth: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an directional environmental production model[J];China Economist;2010年02期
9 李小平;卢现祥;;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O_2 emissions in Chinese industri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10 程永凡;马慧瑾;王典;;江苏省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8-200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德勇;陈冲华;;实现京津冀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颖;黄贤金;甄峰;;江苏省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分析[A];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与溯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强;聂锐;;能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级工业生产率增长——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俊杰;贾兴梅;;中国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基于AWD分解因素模型[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高丽君;刘正林;;区域分层次能源消费人均碳排放分解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娜;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可行性研究及框架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俞萍萍;激励政策下发电企业可再生能源战略投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肖皓;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燃油税征收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与政策优化[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孙廷容;小水电代燃料的综合评价理论与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姗姗;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熊雯;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舒朗山;农户生猪养殖废弃物处置模式选择行为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莉莉;化学工业节能减排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顾正兴;低碳经济下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承毅;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政府管制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8 杨波;能源密集型企业碳排放风险识别、评估与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9 祖会英;长江三角洲深度一体化发展中利益均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肖小爱;基于DEA的区域能源利用效率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宛;张磊;;我国当前实行碳税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行性思考[J];财经论丛;2009年01期
2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3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4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5 周建;顾柳柳;;能源、环境约束与工业增长模式转变——基于非参数生产前沿理论模型的上海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5期
6 查冬兰;周德群;;我国工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差异性研究——基于高耗能行业与中低耗能行业[J];财贸研究;2008年01期
7 程丹润;李静;;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效率差异研究:1990—2006[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8 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9 李齐云;商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与碳税减排政策设计[J];财政研究;2009年10期
10 戴玉;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两个缺陷[J];当代经济;2002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陈诗一;[N];解放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兰翠;我国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政策建模与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军军;;低碳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和表现[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2 万敏;;低碳经济与绿色增长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3 刘佳;龚唯平;;低碳经济内涵及发展途径:一个研究述评[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4 杜洪林;;促进经济增长低碳化的碳税政策改革[J];山西财税;2010年10期
5 初昌雄;;低碳经济及其发展路径:一个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0年06期
6 朱一红;邹娜;;低碳经济下关于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0年11期
7 邱兆林;李彬;;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7期
8 曹海霞;张复明;;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J];生产力研究;2010年03期
9 孙雪丽;荆友奎;;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社科纵横;2011年04期
10 赵志凌;黄贤金;赵荣钦;;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策略[J];唯实;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伟;许晨光;裴磊;张萍;;我国包装工业碳排放总量测算及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梁建忠;文冰;;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分析——以云南省为例[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3 张金锁;赵京;王喜莲;;陕西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对策思考[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荣霞;张鹏鹏;夏建新;汲荣荣;;我国北方农村牧区生存性碳排放特征与实证研究——以内蒙古通辽地区为例[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5 谢园方;赵媛;;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方法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7 陈晔;陈莽;楼均;;贵阳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8 田义文;李芋蓁;张明波;刘亚男;;论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协调发展[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梁磊;吕伟娅;王晓玲;胡恒祥;;节水与低碳排放关联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10 谢军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斌 姚瑾;闽建筑领域试水碳交易[N];福建日报;2011年
2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张茉楠;“碳关税”正成为一种新型经济霸权[N];中国能源报;2011年
3 张均;盖茨在南京一掷千金购买“碳减排量”[N];中国贸易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林昭;欧美商家迷上“碳减排”[N];民营经济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郭锦辉;中国需尽快研究建立碳排放评价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6 记者 冯迪凡 实习记者 张丛博;公益碳平台:碳核算的另一种可能?[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于春美;今秋农村流行“低碳减排施肥法”[N];新农村商报;2010年
8 曹学明;力拓要求澳政府修改碳排放税计划[N];中国冶金报;2011年
9 谢宝康;企业对碳减排还很陌生[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10 梁隽妤;“碳减排标兵”烟台万华海外扩张[N];中国企业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程治中;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3 关春华;印度对外贸易政策改革绩效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7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8 曹栋;基于代际叠代模型的经济增长复杂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陈国銮;迈向市场经济中的中国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5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6 刘毅;北京市绿色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7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洪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9 程健;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孙路;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机理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28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2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