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根源探析
[Abstract]:Starting with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from four aspects: natural conditions,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national preferential policies. These four aspects are not the root of this difference, and then analyz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by using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point out that the root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is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 and on this ba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key to narrow the gap of regional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o formulate a practical and efficient tourism institutional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formulation of institutional factors is not a question of quantity, but the key is the quality and nature of institutional factor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我国滨海湿地旅游和谐发展的机制研究”资助(项目编号:08CJY051)
【分类号】:F592;F091.3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2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及其发展趋势[J];经济评论;2004年05期
3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年03期
4 王文瑞;伍光和;曹忠祥;;甘肃省旅游业区域差异性分析及发展建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5 叶护平,韦燕生;中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系统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朱俊杰,丁登山,韩南生;中国旅游业地域不平衡分析[J];人文地理;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颖;中国旅游经济区域非均衡发展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军;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孙义飞;王晋新;;多元化、多样化、拓展化与开放性——西方学术界“17世纪普遍危机”论争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3 高山平;;解决土地补偿的有效手段——供需对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4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5 徐德信;权力市场的制度安排——政治概念的一个经济分析框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姚芳;我国构建电子政府的现状与完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王会华;;论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朱立奎;;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定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10 邹东涛,席涛;制度变迁中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主体的经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王榜;赵国昌;;不规范的市场与产业簇群的形成和发展——对陕西武功、渭南中小型锅炉企业群的案例分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程启智;向宏桥;;循环经济的均衡模型与发展路径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中国体改研究会课题组;;推进要素市场化[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魏黎;沈红;;大学生资助制度的理性重构——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关付新;;我国现代农业组织创新的制度含义与组织形式[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依山;;制度变迁理论评述与理论重构的初步尝试[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田坚坚;;农业产业化条件下的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探讨[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8 张景华;;经济学两种范式关于人性假设前提的比较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雷玉桃;;产权理论与流域水权配置效率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李振东;;中国经济法:技术引进与制度变迁的同构性及其自主创新[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军雄;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企业持续经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彬;短缺与治理:对中国水短缺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秋云;建国以来金融制度思想演进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戴敏敏;中国地方政府转型的新政治经济学解释——上海经验与范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蒲小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制度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周国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距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8 张炜;金融发展与制度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10 李洪江;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开军;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5年
2 孙钰波;新疆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3 陈瑶;股票期权与上市公司激励机制[D];暨南大学;2000年
4 胡杰;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5 纪昀;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中国[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6 管宇强;国有企业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7 王晓林;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王群仿;股份制构建中的股东权利保护[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段滔;地下经济核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10 蒋斌;中国北洋时期工商股份制企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尤飞,李宇;陕甘宁接壤区旅游资源开发战略与布局规划初探——以甘肃平凉地区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3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4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5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6 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7 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8 陆林;旅游地理文献分析[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9 齐德利,肖星,陈致均;甘肃丹霞地貌旅游形象建设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1期
10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厉;仲云云;袁晓玲;;中国区域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扬明;;从缪尔达尔的“扩大区域差异”看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及其他——兼论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权重[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闫海宏;;试论知识经济时代距离因子的作用[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清泉;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武春光;知识能力与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陈德安;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显全;试论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2 朱锦秀;论区域创新对区域差异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魏勋国;区域差异与一体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4 李晓冬;区域经济有序程度的微观度量[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韩瑞玲;区域经济地理的结构演进与思维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保昌;山东省出口贸易、FDI与碳排放相关性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2年
7 吴宏林;区域经济秩序[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张永锋;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刘克玉;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贾静;近20年内蒙古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28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28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