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国内外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7-17 17:43
【摘要】:区域空间相互作用是区域科学、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点。文章对国内外空间相互作用的相关理论、研究内容及测度模型进行梳理。从研究内容来看,区域联系特征及区域空间结构的关注较多,而针对区域间地缘经济关系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尤其是在测度方面需要更为深入的探讨,质性方法在研究中的分量也需要强化。经典的引力模型在实践应用中不断调整和深化,而对于城市流模型和地缘经济关系模型的支撑理论较为薄弱,模型应用过程中呈现出新技术、新方法运用的趋势。传统的研究还集中于地理意义上的区域空间及城市组织,针对虚拟空间中的信息技术流动和技术创新等因素的影响应作出积极回应。随着全球城市网络的显现,借助各种属性数据探索垂直层面的联系将是一个重要方向,不同尺度下的城市与区域间的网络结构、功能和关系研究将成为关注的重点。
[Abstract]:Regional spatial interaction is the focus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economic geograph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evant theories,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asurement models of spatial intera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esearch content,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linkages and regional spatial structure, but the study of interregional geo-economic relations needs to be deepened,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 of measurement. The component of qualitative method in the study also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classical gravity model is adjusted and deepened in practice, but the supporting theory of urban flow model and geo-economic relation model is weak,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shows the trend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ethod.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also focuses on the geographical sense of regional space and urban organization.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low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virtual space should be positively responded. With the appearance of global urban network, it will b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vertical level with the help of various attribute data. The study of network structure, func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es and regions at different scales 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069)
【分类号】:F0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光;;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形式、量纲和局域性问题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李娜;于涛方;郭怀成;;中国城市体系格局与演变:航空流视角(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唐小波;西方空间相互作用模型评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4 江进德;赵雪雁;张方圆;;安徽省合肥和芜湖市对外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5 张亚明;李新华;唐朝生;;竞合视域下京津冀区域地缘经济关系测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5期

6 周一星;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7 李晋红;;宁夏沿黄城市带城市间经济地缘关系分析——以银川市为基准[J];城市问题;2010年11期

8 朱英明;我国城市群地域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04期

9 宋小冬,廖雄赳;基于GIS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在城镇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3期

10 王荣成;;空间相互作用与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与新探索[J];地理教育;2012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博;辽宁中部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王存奎;略论中国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势观[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4 张志军,杨维凤;找准定位,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梁春凤;段建南;周子英;向开成;;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7 石瑞年;张莉燕;姚国强;吴彦山;;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8 李传武,黄新南,杨本俊;六安市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9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10 李文旗;;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结构及其分形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娟娟;合作与纷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考察[D];南开大学;2010年

6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梦昭,张文杰;物流成本探析——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的关系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鄢毅平;关于北京城区郊区、近郊区定义的思索[J];北京观察;2004年12期

3 沈小峰 ,吴彤 ,曾国屏;论系统的自组织演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4 李文静;京冀区域经济联系的现状及发展途径[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5 戴宾;城市群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财经科学;2004年06期

6 姚士谋;长江流域城市发展的个性与共性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年02期

7 顾朝林;张敏;张成;张晓明;陈璐;汪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8 向云波;彭秀芬;徐长乐;;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6期

9 钟海燕;赵小敏;黄宏胜;;环鄱阳湖区32城市的等级结构与空间关联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10 崔大树;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城市群发展的制度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士君;城市相互作用与整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建伟;空间运输联系与运输通道系统合理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4 佟宝全;区域整合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宝全;国际贸易网络测度与演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国权;;西北区域空间发展的“大”字型战略[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2 王凯;全球化时代区域空间的理论认识[J];城市规划;2004年10期

3 翟启帆;董广全;殷颖迪;;区域空间发展的经济动因及趋势展望[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张劲;;信息化对经济区域空间的作用机制[J];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03期

5 黄勤;;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对成都市区域空间非均衡的新认识[J];天府新论;2006年02期

6 陈修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区域空间关系的优化[J];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 汤尚颖;孔雪;;区域空间形态创新理论的发展与前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8 汤尚颖;;区域融合与区域空间形态创新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9 周子鑫;朱传耿;;我国区域空间整合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5期

10 胡嘉;段汉明;;产业链视角下的城镇区域空间网络——以银川平原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宋劲松;罗小虹;;从“区域绿地”到“政策分区”——广东城乡区域空间管治思想的嬗变[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韩佩诗;;区域空间协调规划——珠澳跨工区发展回顾与展望[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3 姚秀利;钱慧;王红扬;;关中城市群地区区域空间分异与重构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辉;肖艳阳;祝海明;段香园;;中部小城镇区域空间布局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5 沈思思;;同城化视角下的区域空间整合方式研究——以宁镇扬地区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一多 李e

本文编号:2130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30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6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