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社会”到“社会市场经济”——对20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的考察
[Abstract]:Karl Polanyi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from the 19th to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revealing how markets had evolved from an economic relationship that had been embedded in society. It has evolved into a "self-regulated market economy", thus turning labor, land and currency, which were not originally commodities, into "market societies", and finally to the process of collapse. He put forward that the historical task of the 20th century is how to rebuild a human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individual freedom and market economy.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cept of "social reconciliation", sought common ground among different ideologies, with the dual values of individual freedom and social justice at its c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 market economy" is an institutional design that encompasses economic, political, social, and ethical systems. While preserving individual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and market economy efficiency, "society" is used to integrate different strata and groups. Regulate the market economy, strive to achieve social cooperation and social solidarity, common prosperity as their own goal. The negation from "society" and "market society" to "social market economy" provides enlightenme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in the 19-20 century and establishing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分类号】:F0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熠慧;;从“失语”到“用脚投票”——农民工阶级认同的建构[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4期
2 刘泳斯;张雪松;;从基督教国家到共产主义——恩格斯《英国状况》解读[J];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04期
3 裘元伦;;德国社会的收入分配与再分配[J];德国研究;2005年04期
4 张亮;;E·P·汤普森的平民文化与工人阶级文化研究[J];东岳论丛;2009年01期
5 朱旭斌;;阶级形成研究的三个面向:客观存在、主体建构和话语建构[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张广智;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传承中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赵传珍;刘同舫;;英国新左派思想家对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拓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王立端,陈永正;E·P·汤普森阶级意识理论评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李文川;鲁银梭;;基于农民工流动的浙江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年03期
10 赵国新;新左派[J];外国文学;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师文兵;;汤普森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经验范畴分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罗岗;;想象城市的方式[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建洲;;工人阶级意识:从马克思到汤普森的理论探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4 华正新;;“结构力量”与身份认同:私营企业中的技术工人群体——一种农民工研究视角的转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5 严霄云;;新产业工人阶层视角下的杭州农民工研究[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6 李瑞艳;;基于民族性的社会主义诉求——安德森从英国民族性特征对发达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哲学思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10)[C];2012年
7 杨晓玲;;剩余价值理论的新探索与和谐社会构建[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8 刘建洲;;阶级意识研究述评:理论范式、操作化及其反思~[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9 王向贤;;“共和国的工业长子”——男性气质与大型国有企业男性工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性别研究方法论探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4 褚艳红;变动中的女性研究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晓非;工厂家园[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7 汪仕凯;工人政治的逻辑及其变革: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杜建明;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聪;现代政治哲学视域下的浪漫派、黑格尔与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石敬翔;工业民主析论[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霞;现实的表达 理论的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婷婷;论盛极而衰时期的英国劳资关系(1880-1900)[D];南京大学;2011年
5 黄佩佩;潘恩思想对18世纪末英国工人运动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林雪霏;农民工阶级形成与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江玲;英国近代幼儿学校运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吕程平;技术、异化与被掩盖的剥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一s,
本文编号:2155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55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