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计划经济历史终结的一种逻辑透视

发布时间:2018-08-11 13:55
【摘要】:本文通过经济模式逻辑比较分析得出,在一定条件下,主导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都能实现经济活动的目的性和平衡性,而主导性的计划经济却会背离经济活动的基本目的性和平衡性。基于计划经济在经济目的统一性、经济手段的平衡性上存在的基本逻辑错谬和障碍,得出计划经济不能作为一种基本的主导的经济形态正常地存在于人类经济生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由此作出计划经济历史终结的一种基本逻辑结论,对于认识计划经济现象和问题具有启迪意义。
[Abstract]: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conomic model logic,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dominant natural economy and commodity economy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and balance of economic activities. The dominant planned economy will deviate from the basic purpose and balance of economic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basic logic errors and obstacles of the planned economy in the unity of economic purpose and the balance of economic mean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lanned economy can not exist normally as a basic dominant economic form in the past of human economic life. A basic logical conclusion of the end of the history of planned economy is drawn, which has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phenomena and problems of planned economy.
【作者单位】: 兰州城市学院社会管理学院;
【基金】:甘肃省教育厅课题1011-06《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理性精神的发展》课题阶段性成果论文之一
【分类号】:F045.5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施威;制度变迁与传统农业改造[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乙丹;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万山;;市场经济地位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伯鲁;知识经济发育基础探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年07期

2 张鸣鹤;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形态过渡的特点[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3 王湘东;从信息经济到生物经济:经济形态变革的比较及对策[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4 王道平!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工学博生后,教授,王汉新!信息技术学院信息管理教研室主任、经济学硕士;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关于知识经济[J];明胶科学与技术;2000年02期

6 袁平石;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J];社会科学;1981年06期

7 徐治道;经济形态三重论导论[J];现代经济探讨;1995年02期

8 郭民生;;试论知识产权经济的划分标准[J];创新科技;2007年06期

9 任桂丽;;浅谈知识经济[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24期

10 张学安,,邓启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形态不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复归──与杨家志先生商榷[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6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汉太;新福利经济形态的形成[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刘汉太;新福利经济形态的形成[N];中国企业报;2004年

3 郎永清;关停小煤窑的经济逻辑[N];发展导报;2001年

4 柴门;总部聚集引导产业创新[N];国际商报;2006年

5 文辑;知识经济的四大特征[N];兵团日报(汉);2000年

6 舒翔;市场经济不是炒作经济[N];工人日报;2000年

7 小文辑;虚拟经济是什么?[N];中国财经报;2007年

8 赵家祥;“知识经济”辨[N];光明日报;2004年

9 张宇 张坤;大审美经济正悄然崛起[N];光明日报;2005年

10 ;政治经济学新读本[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嘉;生物经济引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初探[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杨雪锋;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陈鹏威;道德与经济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赖观荣;网络经济时代的投资选择与管理[D];厦门大学;2001年

5 陈德敏;资源循环利用论[D];重庆大学;2004年

6 任立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及其嬗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立栋;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经济形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0年

2 蒋春燕;马克思商品货币关系批判理论及其启迪[D];兰州大学;2007年

3 余洪明;我国发展网络经济的障碍及对策研究——从美国“新经济”谈起[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刘润芳;循环经济发展的条件及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张岩;知识经济的内涵及测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游建荣;消费时代的意义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文静;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8 刘星;挑战与对策——论知识经济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0年

9 林青山;构建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战略[D];福州大学;2003年

10 卢华;网络经济环境下数字产品的市场均衡与定价分析[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77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77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2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