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按贡献分配”新论

发布时间:2018-08-27 11:35
【摘要】:按贡献分配以财富论为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法则。贡献应是作为"劳动"的贡献,根本不付出任何劳动,仅仅依靠占有生产资料而致富的方式在道德上难以得到认同;劳动也是指向"贡献"的劳动,即为市场所承认的"结果"而非单纯的劳动投入量。非生产性劳动的贡献在于节约了大量交易费用,因而使生产性劳动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更多财富。剥削是对他人劳动和财富的强占,消灭剥削意味着各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与其在财富创造中的贡献相一致。利润的合理分配依赖于公平的市场机制和协商谈判机制的双重作用。
[Abstract]:Distribution by contribution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wealth and is the rule of distribution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tribution should be the contribution of "labor", without any labor at all, and the way of getting rich only by possessing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is morally difficult to identify; and labor is also the kind of labour that points to "contribution". That is, the "result" recognized by the market rather than the sheer amount of labor input. The contribution of unproductive labor is that it saves a lot of transaction costs, thus making it possible to create more wealth per unit of time. Exploitation is the expropriation of labor and wealth of others. The elimination of exploitation means that the income of the owner of each element is consistent with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creation of wealth.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profits depends on the dual functions of fair market mechanism and negotiat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分类号】:F01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治国;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待“剥削”[J];中州学刊;2000年02期

2 程恩富,汪桂进;当前剥削理论与现实评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05期

3 奚兆永;关于“价值”和“剥削”范畴的再探讨——对许成安《对“价值”和“剥削”范畴内涵的探讨》一文的商榷[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07期

4 贾劝宝;论“剥削”观的理论是非与评判标准选择[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3年02期

5 鲁从明;深化对劳动价值论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认识[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6 谢思全;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表现与再认识[J];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7 胡培兆;原始积累辨伪[J];理论前沿;2001年21期

8 黄文华;论剥削的本质与剥削的基本形式[J];生产力研究;2004年06期

9 王大超;关于剥削理论与剥削行为实践作用的再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王龙锋,吴剑东;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应当与时俱进——兼谈社会主义财富论[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仕军;;马克思企业理论的反思与检讨[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2 高桂林;焦跃辉;;排污权交易在我国的实施[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3 张明勇;;信息费用、交易费用、时间价值[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马中东;;基于分工视角的制度变迁和产业集群演化[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许兴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董瑞华;胡德平;;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视野——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张永军;;日本经济衰退与复苏原因探析——马克思主义的视角[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赵伟;;马克思主义城乡经济关系论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追溯[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顾钰民;;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10 李济广;;马克思主义与“公有民营”[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佘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学术座谈会召开[N];光明日报;2005年

2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杨奎松;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和原由[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吴树青;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经济学发展[N];光明日报;2005年

4 杨双菁;不能用西方经济学“描述”中国改革[N];中国财经报;2005年

5 龚文德;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研究的创新[N];光明日报;2007年

6 郑晓丽;从基层理论宣传实践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丽水日报;2010年

7 李保民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之路[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卫兴华;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宝库[N];人民日报;2006年

9 特约记者 杨承磊;我国马克思主义著作编译研究成果丰硕[N];解放军报;2010年

10 高湘泽;一种充满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社会发展理念[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陶国相;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陈质颖;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人性思想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1998年

4 顾钰民;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D];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

5 刘卫东;产权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6 陈志广;反垄断:交易费用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5年

7 孟飞;第三条道路[D];南京大学;2013年

8 曹亚雄;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D];武汉大学;2003年

9 王晓杰;马克思休闲思想及中国休闲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郑飞;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域[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群;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D];天津大学;2005年

2 林清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3 黄晶;产权、社会资本与制度[D];暨南大学;2005年

4 陈美兰;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D];湖南大学;2007年

5 罗进华;交易费用理论比较分析[D];湖南大学;2002年

6 韩中元;交易费用、资源再配置与经济增长[D];辽宁大学;2009年

7 王丽珂;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8 汪芳;青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蕴[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郭继红;马克思主义分配正义观[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10 赵玉华;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与实践的历史演进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07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07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e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