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间虚拟水贸易模型及其在山西省的应用
[Abstract]:Virtual water trad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realiz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virtual water trade among regions can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policies. Based on the interregional trade model and the industrial water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the virtual water trade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simulate the virtual water trade pattern between regions. This paper selects Shanxi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 area, calculates the direct water use coefficient and the complete water use coefficient of each depart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of Shanxi Province by using the relevant data such as the China Environment Statistics Yearbook and the Yearbook of the second Economic Census of China, etc. Combined with the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nxi and other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 China, the volume of virtual water trade between Shanxi and other provinces is estimated, an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hanxi virtual water trade is reveale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in 2007,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used in Shanxi Province was 5.871 billion m3, which resulted in 153 million m3 of virtual net water inflow through the trade of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which can alleviate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province; (2) net transfer of 489 million m3 of virtual water from agricultural trade, mainly from Xinjiang, Shaanxi, Hebei and Anhui provinces, and 336 million m3 of virtual water from trade in industrial products, mainly to Hebei, Jiangsu, Shandong, Hubei, Zhejiang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3) the source of virtual water in Shanxi Province is mainly in the western and northeast regions of China, and the export is mainly in the eastern coastal provinces,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traditional virtual water strategy in the industrial sector, and the main output sector is the energy-related industry. The main net transfer sector was manufactur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Shanxi Province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virtual water policy, develop water saving industry and transfer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regions with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to form a sustainable spatial pattern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2500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00480438)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论文奖学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F06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瑞;董艳艳;王军红;韩兆兴;;关于虚拟水与虚拟水贸易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孙才志;陈丽新;刘玉玉;;中国省级间农产品虚拟水流动适宜性评价[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3 马忠;石培基;胡科;;张掖市产业部门用水关联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4 王建源;冯建设;;2006年山东省虚拟水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0年05期
5 李新文,陈强强;国内外虚拟水研究的发展动向评述[J];开发研究;2005年02期
6 程国栋;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年04期
7 许健,陈锡康,杨翠红;完全用水系数及增加值用水系数的计算方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3年02期
8 薛金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山西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J];水利水电技术;2007年05期
9 朱启荣;高敬峰;;中国对外贸易虚拟水问题研究——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年05期
10 曹静晖;朱一中;;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虚拟水贸易量估算——以黑河流域张掖地区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梅;;丹东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2 伍国勇;;基于虚拟土战略看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3 王新华;龚爱民;郭美华;陈永志;;基于水足迹的云南省大理州水资源利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4 罗贞礼,龙爱华,黄璜,徐中民;虚拟土战略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化管理[J];冰川冻土;2004年05期
5 罗贞礼,黄璜;红三角地区农产品虚拟水的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3期
6 徐中民,程国栋;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7 王新华,徐中民,龙爱华;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8 程国栋;肖洪浪;徐中民;李锦秀;陆明峰;;中国西北内陆河水问题及其应对策略——以黑河流域为例[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9 焦文献;徐中民;尚海洋;程怀文;;基于ImPACT等式的人类活动环境影响分析——以甘肃省虚拟水消费为例[J];冰川冻土;2006年05期
10 王勇;肖洪浪;王瑞芳;陆明峰;;张掖市经济用水与水资源社会性稀缺[J];冰川冻土;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娜;杨培岭;任树梅;李云开;;虚拟水理论在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研究[A];都市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发展——2005北京都市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Ⅱ)[C];2005年
2 徐振辞;苗慧英;;虚拟水理论与河北省虚拟水战略分析[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毛德华;;统筹城乡发展中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探讨[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娜;杨培岭;任树梅;李云开;;虚拟水理论在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研究[A];国际农业论谈——2005北京都市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冯浩;吴普特;李百凤;赵西宁;;缺水对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6 王新华;龚爱民;郭美华;文俊;;基于水足迹的云南省大理州水资源利用评价[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7 吴小刚;张土乔;李洵;黄亚东;;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若干经济对策分析[A];第4届流域管理和城市供水国际会议论文集(A)[C];2004年
8 倪红珍;王浩;汪党献;张庆华;;节水型社会的产业结构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9 范群芳;董增川;杜芙蓉;;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效率研究与探讨[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罗贞礼;黄璜;;丘陵山区郴州市的水资源足迹计算与结果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涛;中国玉米国际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高翔;水资源约束下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城市化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史长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4 邹君;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宾;水资源系统“易”理论构建与SD仿真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谢京;城市水务大系统分析与管理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陈静;水质型缺水地区节水型社会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成丽;中国粮食对外贸易对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9 肖强;基于投入占用产出技术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樊华;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陕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鹏;基于水足迹的天津市农业产业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2 谢伟伟;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3 钟歆s,
本文编号:2216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1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