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劳动产权理论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8-09-17 19:55
【摘要】:劳动产权理论围绕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提出的"制度和集体所有制不能妨碍个人的权利与自由"这个世纪性难题,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建立个人所有制理论出发,具体论述了"企业的各种劳动要素应该各按其劳动贡献获得企业公共积累或企业增量资产中的排他的个人权利份额"这一基本思想。本文用洛克的劳动产权理论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古典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进行了大胆的修改和发展,提出了"过去的劳动"、"风险劳动"和"活劳动"分别参与分享企业税后利润的财富分配理论。此外,本文还从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学等几个方面对劳动产权理论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论述,同时就劳动产权理论与利润分成、劳动力产权、企业激励机制等关系进行了辨析。
[Abstract]:The theory of labor property right revolves around the century-old problem that system and collective ownership can not hinder individual's rights and freedoms, which is put forward by system economist Commons. Starting from Marx's theory of surplus value and the theory of establishing individual ownership,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idea that every labor element of an enterprise should obtain the exclusive individual right share of the enterprise's public accumulation or incremental assets according to its labor contribution. This paper uses Locke's theory of labor property right and Marx's theory of labor value to revise and develop the theory of distribution in classical economics bold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of "past labor", "risk labor" and "living labor" participating in the distribution of profits after tax.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labor property right theory from economics, philosophy,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political sci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discusses the labor property right theory and profit sharing, labor property right, et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so on is analyzed.
【作者单位】: 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
【分类号】:F0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惠斌;;重读《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关于“私有制”、“公有制”以及“个人所有制”问题的重新解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3期

2 王珏;劳者有其股与收入分配[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2期

3 王珏;关于劳动力产权的几个基本问题[J];南方经济;2004年10期

4 李惠斌;;资本与劳动的重新同一是否可能——重读《资本论》的体悟[J];山东经济;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宋振美,刘翠娥;道德与文明:谁是权威——卢梭历史观悖论之揭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钱广荣;;道德悖论研究的实践转向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易凤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行政法治的价值契合[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周清林;;中国语境中的“权利能力”[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张禾;;马克思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超越[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杨福忠;;现代宪法的理论基础:自由主义抑或共和主义?[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8 张伟强;;奥尔森的国家起源理论[J];北方法学;2009年02期

9 严存生;;差异和平等——兼论法律上的平等[J];北方法学;2011年03期

10 赵东栓;庄子与卢梭的浪漫主义自然观[J];北方论丛;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阳;;监视居住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及完善[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贵连;李启成;;法治(Rule of Law)还是治法——近代中国法治的一点思考[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3 郭冬梅;;环境正义视野下农民污染受害救济探微[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彭鹏;;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发展观[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宋德勇;;关于当前我国人学理论研究的一点思考[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李衍柱;;以人为本:文学发展和繁荣的灵魂[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4 冯亚;普鲁塔克政治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红竹;新时期中国行政问责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睿;西方发达国家弹劾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兆余;产权视角下的国家形成理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丁晓慧;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劳动者持股机制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石成松;论1789年前后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的历史演变[D];湘潭大学;2010年

6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军圣;霍布斯的国家学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魏奇;浅析人的全面发展与当代中国教育[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年06期

2 王珏,王金柱;双重产权制度和中国经济改革[J];理论前沿;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许曼;程宁龄;;《制度经济学:对凡勃伦、康芒斯、米契尔的再考察》[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4年04期

2 孙锦华;交易在制度经济学中的初始定位[J];晋阳学刊;1997年03期

3 宋健;制度构成之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5年15期

4 石雨;;论制度经济学与法经济学的联系[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马尔科姆·卢瑟福;许敏兰;李陈华;;制度经济学:过去与现在[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5年04期

6 李玲娥;关于制度变迁观点的理论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0年Z1期

7 吕文广;贾旭东;;组织及其内部团体的制度经济学研究[J];甘肃科技;2006年08期

8 陈鼎;生产关系决成败——尽快建立劳动产权制度势在必行[J];改革与战略;2000年03期

9 曹天予;劳动产权、现代经济学和市场社会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5期

10 张亚斌;按劳分配:劳动产权的经济实现[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少安;张卫国;;融合、继承与发展——新、老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及其比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朱琴芬;;“法制先于经济”——对制度经济学一个主要观点的评述[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丁栋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战略性演进——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鸣;陈举;;制度包容性及其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曙光;;制度分析的误区及其校正——评《制度经济学三人谈》[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安岗;;交易、交易结构与经济绩效[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7 张晓明;;制度,制度行为与经济绩效——基于SCP范式的分析方法[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8 宋圭武;;制度问题之我见[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俊明;;劳动者与劳动所有权:统一——离异——再统一——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40周年[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中国法经济学论坛暨制度经济学研讨会综述[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五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周飙;制度经济学是只金母鸡[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2 孔陆泉;略论劳动产权和资本产权长期并存[N];光明日报;2004年

3 徐立凡;中国传统里的制度经济学[N];华夏时报;2009年

4 刘峰;《制度经济学》评介[N];光明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田如柱 本报驻斯德哥尔摩记者 和苗 吴平;制度经济学第三次折桂[N];经济参考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梓;推动制度变迁的学术力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7 记者 缪舢;与张五常对话制度经济学[N];中国企业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赵晓东;以个案形式推动制度变迁[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9 黄凯南;关注前沿 开阔视野[N];人民日报;2010年

10 柯象中 任贵清;“造假”不是市场经济的错[N];中国财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姜国权;市场社会主义劳动产权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武建奇;马克思的产权思想[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赖观荣;网络经济时代的投资选择与管理[D];厦门大学;2001年

4 童欣;中国家庭经济行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云敏;有限理性和制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汝杰;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禄;商帮兴衰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4 陈志刚;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历史演变与中国经济学范式的传承重建[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牛高英;习俗与偏好的稳定和变化[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6 袁鹏举;制度效用有限论[D];湘潭大学;2007年

7 于兹志;虚拟经济交易费用论[D];天津财经学院;2002年

8 吴小蕾;系统性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9 高玲玲;社会资本对企业及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10 汤U,

本文编号:2246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46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a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