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概念及理论旨趣

发布时间:2018-10-17 21:37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是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及其现实基础进行批判的理论成果。运用异化劳动概念这一成果,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与黑格尔哲学进行了深刻批判。异化劳动概念的最终理论旨趣是为了批判当时流行的共产主义,阐述马克思自己的共产主义学说。
[Abstract]:The concept of alienated labor in the manuscripts of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in 1844 is th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Marx's criticism of national economics and its realistic basis. Using the concept of alienated labor, Marx deeply criticized the national economics and Hegel's philosophy. The ultimate theoretical purport of the concept of alienated labor is to criticize the prevailing communism at that time and to expound Marx's own theory of communism.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A811;F0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莹莹;;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思想[J];世纪桥;2009年21期

2 陈国强;;人的存在方式——主体性到交往关系——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视角[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7期

3 李润沛;;共产主义对“历史之谜”的解答——《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探索的共产主义[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1期

4 胡莹;;窥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J];学理论;2010年12期

5 田江太;许丽;;解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J];今日科苑;2009年02期

6 郭翠兰;;异化劳动与主体能动性[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杨豹;;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启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兰州学刊;2006年05期

8 蔡喜亮;;厘清《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概念[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9 关锋;;劳动解放: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理据[J];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10 吴仁平;;马克思从哲学走向科学社会主义的历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2 夏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消费异化的运演逻辑——与鲍德里亚的一种对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3 权文荣;;论《手稿》对人的存在和本质研究的科学意义[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4 孔润年;;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伦理学意义[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张奎良;;哲学革命变革的源头和对“历史之谜的解答”——纪念马克思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60年[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洪远朋;;当代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7 时晓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舒远招;;马克思的创造概念[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戴生岐;;从异化劳动到实践: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孕育和形成[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立元;不应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新神话[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东;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是“空想乌托邦”吗?[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马克思关于道德的一个论断[N];学习时报;2004年

4 ;国内高校“马克思研究热”及其提出的问题[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余斌;新危机时代的一炷“佛香”[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张小儒;再说“羡慕马克思”[N];光明日报;2004年

7 徐觉哉;马克思之墓[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宋希仁;政治伦理研究的新作[N];光明日报;2010年

9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梁晓华;踏寻马克思的足迹[N];光明日报;2002年

10 记者 晓华;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在巴黎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4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5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俞志;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媛淑;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发展探讨[D];中南大学;2012年

8 张琳;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与信仰塑造[D];复旦大学;2012年

9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郑杰;作为生活范畴的劳动[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飞;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方法和逻辑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鲁红;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标尺”——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范畴的分析[D];清华大学;2004年

3 禚丽华;马克思生存论视域中的现代性批判[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陶生明;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现代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柴秀波;马克思的“劳动”与“实践”概念辨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赵维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学说与中国的对外开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8 贾兴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9 霍君辉;马克思和谐思想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姚志国;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78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78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0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