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国有经济比重、区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基于动态门限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24 11:48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1989-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础上建立动态面板门限模型(DPTM),分析了区域人均碳排放量、人均GDP和地区国有经济规模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与区域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明显正相关,中国仍是以高能耗、高排放为基础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此外,当国有经济规模处于0.2647和0.3856之间时,人均GDP和人均碳排放才会呈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描述的"倒U"型曲线特征,否则不成立。这个结果表明,保持一定的国有经济比重是十分必要的。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89 to 2010 in China, a dynamic panel threshold model (DPTM),)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per capita GDP and the scale of regional state-owned econom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 capita GDP and regional per capita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China is still an extensive economic growth mode based on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emission. In addition, when the scale of state-owned economy is between 0.2647 and 0.3856, GDP per capita and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will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verted U" curve described by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otherwise it will not hold true. This result shows that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maintain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state-owned econom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中国经济发展中贸易增长和FDI流入的环境影响效应分析与检验”(项目编号:450060327032) 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1.21;X19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宋帮英;苏方林;;我国省域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GWR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04期

2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3 邹秀萍;陈劭锋;宁淼;刘扬;;中国省级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卫国;;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均衡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2 陈秋红;;我国各地区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3 周婷婷;毛春梅;;我国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4 杨振;;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5 谢丹;;“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6 李小平;卢现祥;;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O_2 emissions in Chinese industri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7 沈可挺;李钢;;CGE Model Measures Carbon Duty's Impact on China's Export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8 张军;陈诗一;Gary H.Jefferson;;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9 马煜;;国际资源环境新变化及中国的发展模式转变[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4期

10 周建;张德远;顾柳柳;;节能减排约束与工业增长模式转型机制研究——基于非参数环境生产函数的上海和全国对比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晓唯;赵娜;;基于社会福利效应分析的碳关税征收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媛虹;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黄媛虹;沈可挺;;基于CGE模型的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影响评估[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柯木飞;尹昌斌;;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6 崔秀梅;刘静;;做或不做,企业绿色投资的驱动机制研究——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陈明爱;钟式玉;周德群;张雪;;我国碳排放的空间差异问题研究综述[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8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9 周葵;戴小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10 郭辉;董晔;冉启英;;碳排放与能源消费约束下新疆经济增长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卢祖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制度变迁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5 郭正权;基于CGE模型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模拟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彭远新;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多尺度分析和反演[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白卫国;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自选择博弈研究及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周明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肖涛;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丹;基于地理加权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空间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熊雯;中国工业品出口结构低碳转型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长信;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减排潜力及预测[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鞠鲁霞;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贸易战略调整[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严思佳;碳关税的政治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齐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滢;开放经济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鹏;中国“新型工业化”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1985-2009)[D];南开大学;2011年

9 安冬青;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许盛;南京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其空间分布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12期

2 张雷;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3 查冬兰;周德群;;地区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差异性——基于Kaya因素分解[J];系统工程;2007年11期

4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5 杜飞轮;;低碳经济[J];宏观经济管理;2009年07期

6 徐玉高,郭元,吴宗鑫;经济发展,碳排放和经济演化[J];环境科学进展;1999年02期

7 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8 李小平;卢现祥;朱钟棣;;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9 涂正革;;环境、资源与工业增长的协调性[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10 林伯强;何晓萍;;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J];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益祥,李红松;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多目标决策模型及实证[J];安康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2 陈丹宇;浙江省经济增长贡献因素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1年08期

3 孙文祥;高校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4 郝宝宝,卞民;经济增长与价格体系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年01期

5 李康,吴育华;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模型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6 王立平,李训国,未良莉;市场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分析——基于广东省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05年06期

7 陈雷,李坤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8 曹伟;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海南金融;2005年09期

9 王清容,胡鞍钢;日元贷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1980~2003)[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10 陆彦,阮文彪,周葆生;我国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伟;严长清;吴群;李永乐;;开发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江苏省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朱勇;李春林;屈驳韵;;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的关系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陈锐;王俭;;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性研究:1995~2004年[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曲博;;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宝贵;;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教育投入的数学模型解析[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9 朱莲琴;;浙江省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米传民;刘思峰;江可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数技经所 樊明太;CGE模型的前沿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陈波,

本文编号:2291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91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6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