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锁定”与“碳解锁”研究:技术体制的视角
[Abstract]:Based on the review of Unruh "carbon locking", this paper redefines "carbon loc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rbon-based technology system, and points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lock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carbon-based technology system. After three stages of marketization,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ocial embedding, the carbon-based technology system is gradually formed, and technology locking, system locking and social locking are formed one after another, which leads to the appearance of "carbon locking". Only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of external forces, such as social technology landscape, related system and crevice innovation, with the internal dynamic mechanism of carbon-based technology system, can the "carbon unlock" be realized. Therefore, a correspond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must be established to guide and manage the process of "carbon unlock" purposefully. "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 of carbon unlocking is a circulatory system composed of three levels of management activities: strategic layer, planning layer and operation layer.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分类号】:F06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安福仁;;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碳锁定挑战[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2期
2 高赐威;张亮;;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影响的综述[J];电网技术;2011年02期
3 杨玲萍;吕涛;;我国碳锁定原因分析及解锁策略[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4 张莎莎;张建华;;低碳经济技术锁定突破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5 谢来辉;;碳锁定、“解锁”与低碳经济之路[J];开放导报;2009年05期
6 李宏伟;;“碳锁定”与低碳技术制度的路径演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3期
7 王岑;;“碳锁定”与技术创新的“解锁”途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11期
8 王仕军;邹世猛;;后危机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碳锁定”与解锁对策[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9 钱洁;张勤;;低碳经济转型与我国低碳政策规划的系统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来辉;潘家华;;发展低碳经济与区域互动机制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年02期
2 胡维昊;陈哲;王晓茹;;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年04期
3 刘美平;;我国低碳经济推进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融合发展[J];当代财经;2010年10期
4 尹春杰;张倩;刘振;张承慧;;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系统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12期
5 杜爱虎;胡泽春;宋永华;吴俊阳;;考虑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优化的配电网规划[J];电网技术;2011年11期
6 薛飞;雷宪章;张野飚;刘红超;高赐威;;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从V2G到B2G的全新结合模式[J];电网技术;2012年02期
7 曾鸣;薛松;刘宏志;李凌云;董军;;我国区域电动汽车运营模式及其最优并网规模规划模型[J];电网技术;2012年06期
8 谢莹华;谭春辉;张雪峰;卢奕城;;电动汽车充放电方式对深圳电网日负荷曲线的影响[J];广东电力;2011年12期
9 樊扬;左郑敏;朱浩骏;乔嘉赓;;电动汽车充电模式对广东电网负荷特性的影响[J];广东电力;2011年12期
10 杨玲萍;吕涛;;我国碳锁定原因分析及解锁策略[J];工业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科;张乐平;吴俊阳;张明明;雷金勇;;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控制技术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何世恩;刘峻;靳丹;;含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甘肃电网中电动汽车的应用前景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梁建忠;文冰;;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分析——以云南省为例[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4 张亚杰;;贯彻低碳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仕军;荆磊;;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碳锁定”与解锁对策[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6 邵翠丽;;低碳经济模式下碳排放权的确认和计量——基于我国碳排放交易低廉定价的思考[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1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碧琼;张梁梁;;金融规模对碳排放的影响力分析——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静铁岩;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徐立中;微网能量优化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胡国珍;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功率变换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范英英;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的低碳经济发展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赵晓娜;中国低碳社会构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宋晓华;基于低碳经济的发电行业节能减排路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张鲁秀;企业低碳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李国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陈婧;上海高能耗群体的生活方式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佳红;乘用车仪表板的虚拟装配与工艺规划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2 任钰;北京创意农业发展研究[D];北京农学院;2011年
3 袁宝龙;湖南省“两型社会”试验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组合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张亚杰;低碳经济与外部效应[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5 黄润;电动汽车入网对电网负荷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顾羽洁;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化电站对电网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孙钰;碳锁定、制度创新与中国产业的低碳化转型[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高颂九;配电网谐波系统性监测治理和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孙宏;区域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小沛;汽车外观色彩的发展演变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铮;;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实证和战略——基于供给视角的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8期
2 李靖宇;孙蕾;;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快发展为现代产业基地的现实论证[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杨国亮;张元虹;;论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化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4 雷黎,刘权彬;电动汽车使用对电网负荷曲线的影响初探[J];电机技术;2000年01期
5 康继光;卫振林;程丹明;徐凡;;电动汽车充电模式与充电站建设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年05期
6 卢艳霞;张秀敏;蒲孝文;;电动汽车充电站谐波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6年03期
7 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年02期
8 陈永昌;;加快由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探索政府转变职能的新思路[J];北方经贸;2006年04期
9 任勇;政策网络的两种分析途径及其影响[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10 王骚,靳晓熙;动态均衡视角下的政策变迁规律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陈文婕 曾德明;[N];光明日报;2010年
2 华北煤炭医学院社会科学部 金起文 于海珍;[N];经济参考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燕波;技术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黄少芳;电动汽车充电机(站)谐波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陈璇璇;人口、资源与环境视角下的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庆澄;紧跟世界新经济时代的潮流——学习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J];继续教育;2001年02期
2 杨志刚;技术的系统观[J];科研管理;2003年03期
3 杨志刚;技术系统和创新系统:观点及其比较[J];软科学;2003年03期
4 程新章;吴勇刚;;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选择——主流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比较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盛;分工、协调和产业组织形式演化[D];复旦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019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01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