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潜力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2 emissions from 1994 to 2007 in China's industrial and sub-industrial sectors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modified Laspeyres exponential decomposition metho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are analyzed. Then, based on decoupling theory, the coupling state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industrial sector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ies are studied. Finally, the 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 of each sub-industry sector is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Industrial output is the main positive factor of carbon emission growth in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 and energy intensity effect is the main negative factor, their effects on carbon emissions are 357.20% and -248.67% respectively; The carbon emissions of the food industry, textile industry, machinery industry and other industrie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while the oil and power industries increased the carbon emissions the most. 2the decoupling index of carbon emissions from 1994 to 2007 and from 2000 to 2007 are 0.63 and 0.56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s that carbon emissions are weakly decoupled from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ission reduction policy is still lack of effectiveness; (3) exploiting the potential of emission reduction in petroleum, electric power, coal and metallurgical industries will be the key to the emission reduction in industrial sectors.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号:70901016)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项目号:10zd&010)
【分类号】:X196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2 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3 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二氧化碳减排对中国未来GDP增长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4 王灿;陈吉宁;邹骥;;基于CGE模型的CO_2减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5 魏涛远,格罗姆斯洛德;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8期
6 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1995年全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0年02期
7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8 刘小玄;民营化改制对中国产业效率的效果分析——2001年全国普查工业数据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匡新瑞;武戈;;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我国进出口贸易中CO_2排放分析[J];生态经济;2009年01期
2 王志芳;;内河船舶减少CO_2排放的策略研究[J];船海工程;2010年06期
3 蔡博峰;曹东;刘兰翠;张战胜;周颖;;中国道路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研究[J];中国能源;2011年04期
4 秦钟;章家恩;骆世明;叶延琼;;我国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的系统动力学预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04期
5 方精云;王少鹏;岳超;朱江玲;郭兆迪;贺灿飞;唐志尧;;“八国集团”2009意大利峰会减排目标下的全球碳排放情景分析[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10期
6 郝卓莉;;石家庄低碳经济下CO_2排放的控制措施[J];科技风;2010年20期
7 赵珊;姚建;袁野;;四川省能源消费的CO_2排放状况及减排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年01期
8 张树伟;;部门减排方法的原理与现状[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2期
9 张亚欣;张平宇;;吉林省2020年CO_2排放情景预测[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宋长春;王毅勇;;湿地生态系统土壤温度对气温的响应特征及对CO_2排放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伊文婧;;中国与发达国家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何海;曹寅雪;李爱军;;基于LMDI方法的湖北省工业CO_2排放分解分析:1999-2007[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周小兵 陈坚;京都议定书带给电力“绿色机遇”[N];华中电力报;2005年
2 苏杨;毛虫长出了有力的翅膀[N];学习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波;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杨国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碳排放波动及减碳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伟;中国工业污染变化因素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2 王蕾;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程磊磊;无锡市的环境污染变迁与经济发展[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4 金胜军;低碳经济模式下安徽省碳排放影响因素与减排策略[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娟;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分析模型与中国应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陈曦;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李淼;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量分析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余建清;广东省化石燃料碳排放的地域差异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9 谭大志;溶液法富集CO_2的基础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孙耀华;大关中地区碳排放“隧道”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36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3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