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二氧化碳国别排放账户: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绿色增长的治理框架

发布时间:2018-11-19 18:26
【摘要】:本文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9)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了既开放包容,也能促进排放空间优化配置、减排和技术进步的国别排放账户框架;并按人均相等原则对全球碳排放预算在国别间进行了公平的初始分配核算,还基于可得数据核算了各国账户当前可用预算,得到四个结论:第一,全球总排放量必须减少;第二,发达国家需要筹集大量预算才能到目标年实现账户硬预算约束的要求;第三,中国已经为全球减排做出了积极贡献。虽然中国的账户目前尚有可观的可用预算额度,但小于未来发展的需要,为此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第四,发达国家账户虽然当前已经出现赤字,不过并不绝对限制其在未来增加排放,但它们必须通过买入额度或出让先进技术换额度等办法,为其排放筹集预算。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group of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2009), this paper designs a national emission account framework which can not only be open and inclusive, but also promot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emission space, emission reduc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er capita equality, the global carbon emission budget is accounted for by fair initial allocation among countries. Based on the available data, four conclusions are drawn: first, the global total emissions must be reduced; Second, developed countries need to raise large budget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ard budget constraints by the target year, and third, China has mad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global emissions reductions. Although China's accounts still have considerable available budget, but less than the need for future development, we must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 Fourth, although developed country accounts are already running deficits, they do not absolutely limit their emissions in the future, but they must raise a budget for their emissions by buying quotas or transferring advanced technology in exchange for quotas.
【基金】:“973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课题编号:2010CB955203)的资助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2050年大气CO_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8期

2 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及中国长期排放权讨论[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12期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张永生;;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4 樊纲;苏铭;曹静;;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5 陈文颖,吴宗鑫,何建坤;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6 顾阿伦;何建坤;周玲玲;姚兰;刘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能源及转移排放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7 刘培林;;全球气候治理政策工具的比较分析——基于国别间关系的考察角度[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5期

8 潘家华;陈迎;;碳预算方案:一个公平、可持续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秀;吴开亚;刘晓薇;朱勤;;碳减排经济手段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朱江玲;岳超;王少鹏;方精云;;1850—2008年中国及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王少鹏;朱江玲;岳超;方精云;;碳排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Ⅱ[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岳超;王少鹏;朱江玲;方精云;;2050年中国碳排放量的情景预测——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Ⅳ[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易培强;;低碳发展与消费模式转变[J];武陵学刊;2011年01期

6 李小平;卢现祥;;International trade,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and CO_2 emissions in Chinese industrie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3期

7 黄明皓;李永宁;肖翔;;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基于CER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联动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1期

8 杨波;;零售业低碳化与促进中国低碳零售发展的政策选择——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J];财贸研究;2011年01期

9 徐盈之;邹芳;;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10 张永军;;技术选择、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加恩;康占军;梁河;胡艳华;谢少娟;;浙江省岩溶碳汇估算[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王加恩;康占军;梁河;胡艳华;谢少娟;;浙江省灰岩固碳能力初步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3 康晓;;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视角下的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兼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可能贡献[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4 门明;张秋莉;;碳交易生产模型述评及应用探讨[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杨波;;零售业低碳化与我国发展低碳零售的政策选择——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On the major proposals for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some related issues[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7 李家才;;中国碳强度承诺的含义、特点与履行[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叶卫华;全球负外部性的治理:大国合作[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年君;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莉;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设计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闫云凤;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芬;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谢雯雯;全球气候问题与中美气候外交[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奕;清洁发展机制(CDM)在水电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马晓哲;中国分省碳排放系统—模型和GIS[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享;全球气候治理下的欧盟排放交易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欣;低碳经济下辽宁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鄢敏;碳排放规制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白婷;基于资本市场视角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徐薇;气候变化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王英武;企业碳排放权需求及生产运作优化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强;庄幸;姜克隽;韩文科;;中国出口贸易中的载能量及碳排放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2 李丽平;任勇;田春秀;;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J];环境保护;2008年06期

3 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2050年大气CO_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8期

4 丁仲礼;段晓男;葛全胜;张志强;;国际温室气体减排方案评估及中国长期排放权讨论[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12期

5 孙琳琳;任若恩;;资本投入测量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5年03期

6 龚六堂,谢丹阳;我国省份之间的要素流动和边际生产率的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7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8 陈迎;潘家华;谢来辉;;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张永生;;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理论框架和解决方案[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10 樊纲;苏铭;曹静;;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注气候变化 发展低碳经济[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0年01期

2 ;“气候变化”的定义[J];制冷技术;2009年04期

3 邹晶;中加气候变化合作的延伸[J];世界环境;2005年02期

4 ;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挑战[J];中国水利;2008年02期

5 宣勇;;气候变化下的国际博弈[J];中国减灾;2008年03期

6 苗昆;;气候变化VS商业机会[J];环境经济;2008年11期

7 ;中国阐明应对气候变化原则[J];环境工程;2009年01期

8 田丽华;;希望哥本哈根大会有成果[J];环境经济;2009年05期

9 李建锋;丰斌;;第二届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召开[J];电力技术;2010年Z2期

10 未名;世界气候变化正在突破现有格局[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胜生;;鄱阳湖湿地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性[A];2010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现代水利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周旌;谢剑峰;徐远春;魏君;冯艳丽;魏亚楠;;气候变化催生低碳经济,环境监测如何从容应对[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耿炜;穆岩;靳睿杰;董钰;曹立强;;环境监测在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中的应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4 ;前言[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书越;;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科普问题[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苏苗罕;;美国气候变化立法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刘新胜;;应对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问题、关注与中美政策(英文)[A];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C];2008年

8 卡卡海尔;;在第四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的讲话[A];第四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曾晓东;;应对气候变化 推动节能减排[A];第四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庄贵阳;;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A];第四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李含;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访问我校谈气候变化应对[N];新清华;2009年

2 本报记者 司建楠;民间机构发表应对气候变化立场[N];中国工业报;2009年

3 中南大学商学院大二学生 郭佩彤;让更多的人为应对气候变化做贡献[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杨玲;气候变化:如何摆脱法律困境[N];法制日报;2010年

5 记者 裴s,

本文编号:2343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43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b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